购买选项
电子书定价: | ¥24.11 |
Kindle电子书价格: | ¥18.00 |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自由选择(珍藏版) (华章经典·经济)”,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丝·D.弗里德曼, 张琦]](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41AUfPF+3DL._SY346_.jpg)
自由选择(珍藏版) (华章经典·经济) Kindle电子书
|
人气
广告
有史以来最通俗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
许小年 专文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经典之作
思想和信念超越诺贝尔奖 深深影响后世
内容简介
《自由选择》是一本探讨自由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丝·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并结合美国的实际对自由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其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货膨胀的来源与治理等的论述,都相当精彩。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
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
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 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精彩书评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著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
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 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 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 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权威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 施瓦辛格
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
许小年 专文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经典之作
思想和信念超越诺贝尔奖 深深影响后世
内容简介
《自由选择》是一本探讨自由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丝·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并结合美国的实际对自由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其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货膨胀的来源与治理等的论述,都相当精彩。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
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
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 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精彩书评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著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
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 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 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 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权威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 施瓦辛格
商品描述
后记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自由选择》一书的主要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众所周知,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76年荣获经济学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无疑是弗里德曼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重要原因,但这并非唯一原因。自1969年瑞典银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截至2007年,荣获这一奖项的总人数已达61人;但是,即便是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全部61位经济学家的名字。如果非要列举,大多数人也只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几个最著名的人物:萨缪尔森、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科斯、斯蒂格利茨……其他的,可能就要想一想了。当然,专攻计量经济学的肯定最先想起克莱因,专攻博弈论的肯定最先想起纳什,专攻国际金融的肯定最先想起蒙代尔……但是,只要是学过经济学的,肯定不会想不起弗里德曼。如果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可称作经济学“大师”的话,那么,弗里德曼无疑属于极少数“大师中的大师”。
或许有人会说,弗里德曼曾于1980年、1988年、1993年三次访问中国.这是中国人对弗里德曼不陌生的重要原因。当然,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与其他到中国访问、讲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比,弗里德曼访问中国的时间是比较早的,那时我们的思想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而且他本人也没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动辄便对广大中国学生做演讲。关于三次访华的细节,可参阅《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再者,近年来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纷纷到中国来访问、讲学,其访问次数、讲学规模,较之弗里德曼都更多、更大,若就此而论对中国经济学界的影响力,这些经济学家应比弗里德曼更大。
从学术上来讲,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贡献,毋庸我在此赘言,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弗里德曼颁发诺贝尔奖时已对其贡献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
但是,弗里德曼在世界上获得巨大的声誉,似乎也不应单单归因于他在理论经济学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认为,弗里德曼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之所以会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由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一位学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学者,总会或多或少地持有某种信念。持有某种信念、坚持某种信念并不难,难就难在“一以贯之”。一以贯之,不仅意味着不能屈从于政治权威或学术权威,而且也不能屈从于某种“风气”,不能“跟风”,不能“赶时髦”;一旦认定某种信念,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不“跟风”,不管是“政治之风”,还是“学术之风”,都不去跟,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毅力的。不“跟风”,轻者招致学界同仁的白眼、冷落、误解;重者,可能生活上窘迫、精神上孤寂。弗里德曼在美国便因学术观点不同而备受学术界冷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弗里德曼便开始旗帜鲜明地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当时正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一统江山”的时代,弗里德曼的主张无疑属于异端,因此他称自己常常在“充满敌视的气氛中演讲”。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陷入了“滞胀”的尴尬局面,奉行已久的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因为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内,低增长与高通胀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在此背景下,自由主义的理念重新获得了声望,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接二连三地授给自由主义经济学家。1974年获奖的哈耶克与1976年获奖的弗里德曼正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
一般认为,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啥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个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认识、所用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坚持自由市场取向的经济制度方面,两派是一致的。哈耶克的经历与弗里德曼颇有几分相像,两人都对自由市场制度“一以贯之”地坚持,并且都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且,两人都十分长寿,哈耶克活了93岁(1899—1992),弗里德曼活了94岁(1912—2006)。
如果说哈耶克在后半生的学术生涯中,已经偏离纯粹的经济学而转向政治哲学、法学、心理学等广阔的研究领域,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德哲学家的话,那么,弗里德曼则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因此,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在150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弗里德曼被评为“20世纪仅次于凯恩斯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是毫不过分的。
2006年11月16日,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逝世,享年94岁。
关于《自由选择》一书的基本情况,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缘起是同名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的拍摄,而它的写作过程则与电视片《自由选择》同步。弗里德曼夫妇称,《自由选择》是他们写过的唯一一部有截稿期限的书,而且是用口语而非书面语写成的,部分地出于这个原因,它比他们写过的任何一部书都畅销。1980年,《自由选择》一书在美国首次出版,之后分别于1981年和1990年再版。该书出版后当年便成为畅销书,据作者估计,在美国各种版本的《自由选择》销量超过了100万册。而且,《自由选择》迅速被译为各种文字,中国内地也在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中译本。
在《自由选择》中文版面世20多年之后,以出版经管类图书闻名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拟重新翻译出版该书,并由我这个经济学后学来翻译,我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能够翻译这样一部出自经济学大师之手的名著,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忧的是,深恐自己学力不逮,若不能准确、传神地将本书译成中文,则不仅有负出版社重托,而且对读者也是一种抱愧。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坐在电脑前翻译《自由选择》,个中甘苦,只有译者自知。
此次翻译是译自1990年版《自由选择》,并且,针对国内读者的需要,以页下注的形式加了不少译者注。翻译过程中,参阅了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自由选择》,受益良多,在此,我对前辈译者胡骑、席学媛、安强等致以深深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自由选择》一书的部分内容,由于受时代背景、社会氛围等方方面面的局限,难免观点偏颇。但是,为尊重原著起见,基本上不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删节。个别观点激进之处,做了少量的处理。相信广大读者自会有所取舍,因为我们的读者是成熟的读者。
为了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做了大量辛苦、细致的工作,我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如有翻译不确之处,尚祈学界师长、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张琦谨识
2008年6月于北京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众所周知,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76年荣获经济学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无疑是弗里德曼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重要原因,但这并非唯一原因。自1969年瑞典银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截至2007年,荣获这一奖项的总人数已达61人;但是,即便是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全部61位经济学家的名字。如果非要列举,大多数人也只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几个最著名的人物:萨缪尔森、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科斯、斯蒂格利茨……其他的,可能就要想一想了。当然,专攻计量经济学的肯定最先想起克莱因,专攻博弈论的肯定最先想起纳什,专攻国际金融的肯定最先想起蒙代尔……但是,只要是学过经济学的,肯定不会想不起弗里德曼。如果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可称作经济学“大师”的话,那么,弗里德曼无疑属于极少数“大师中的大师”。
或许有人会说,弗里德曼曾于1980年、1988年、1993年三次访问中国.这是中国人对弗里德曼不陌生的重要原因。当然,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与其他到中国访问、讲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比,弗里德曼访问中国的时间是比较早的,那时我们的思想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而且他本人也没有机会像现在这样动辄便对广大中国学生做演讲。关于三次访华的细节,可参阅《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再者,近年来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纷纷到中国来访问、讲学,其访问次数、讲学规模,较之弗里德曼都更多、更大,若就此而论对中国经济学界的影响力,这些经济学家应比弗里德曼更大。
从学术上来讲,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贡献,毋庸我在此赘言,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弗里德曼颁发诺贝尔奖时已对其贡献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
但是,弗里德曼在世界上获得巨大的声誉,似乎也不应单单归因于他在理论经济学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认为,弗里德曼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之所以会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由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一位学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学者,总会或多或少地持有某种信念。持有某种信念、坚持某种信念并不难,难就难在“一以贯之”。一以贯之,不仅意味着不能屈从于政治权威或学术权威,而且也不能屈从于某种“风气”,不能“跟风”,不能“赶时髦”;一旦认定某种信念,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不“跟风”,不管是“政治之风”,还是“学术之风”,都不去跟,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毅力的。不“跟风”,轻者招致学界同仁的白眼、冷落、误解;重者,可能生活上窘迫、精神上孤寂。弗里德曼在美国便因学术观点不同而备受学术界冷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弗里德曼便开始旗帜鲜明地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当时正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一统江山”的时代,弗里德曼的主张无疑属于异端,因此他称自己常常在“充满敌视的气氛中演讲”。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陷入了“滞胀”的尴尬局面,奉行已久的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因为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内,低增长与高通胀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在此背景下,自由主义的理念重新获得了声望,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接二连三地授给自由主义经济学家。1974年获奖的哈耶克与1976年获奖的弗里德曼正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
一般认为,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啥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两个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认识、所用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坚持自由市场取向的经济制度方面,两派是一致的。哈耶克的经历与弗里德曼颇有几分相像,两人都对自由市场制度“一以贯之”地坚持,并且都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且,两人都十分长寿,哈耶克活了93岁(1899—1992),弗里德曼活了94岁(1912—2006)。
如果说哈耶克在后半生的学术生涯中,已经偏离纯粹的经济学而转向政治哲学、法学、心理学等广阔的研究领域,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德哲学家的话,那么,弗里德曼则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因此,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在150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弗里德曼被评为“20世纪仅次于凯恩斯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是毫不过分的。
2006年11月16日,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逝世,享年94岁。
关于《自由选择》一书的基本情况,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缘起是同名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的拍摄,而它的写作过程则与电视片《自由选择》同步。弗里德曼夫妇称,《自由选择》是他们写过的唯一一部有截稿期限的书,而且是用口语而非书面语写成的,部分地出于这个原因,它比他们写过的任何一部书都畅销。1980年,《自由选择》一书在美国首次出版,之后分别于1981年和1990年再版。该书出版后当年便成为畅销书,据作者估计,在美国各种版本的《自由选择》销量超过了100万册。而且,《自由选择》迅速被译为各种文字,中国内地也在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中译本。
在《自由选择》中文版面世20多年之后,以出版经管类图书闻名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拟重新翻译出版该书,并由我这个经济学后学来翻译,我的心情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能够翻译这样一部出自经济学大师之手的名著,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幸;忧的是,深恐自己学力不逮,若不能准确、传神地将本书译成中文,则不仅有负出版社重托,而且对读者也是一种抱愧。几个月以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坐在电脑前翻译《自由选择》,个中甘苦,只有译者自知。
此次翻译是译自1990年版《自由选择》,并且,针对国内读者的需要,以页下注的形式加了不少译者注。翻译过程中,参阅了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自由选择》,受益良多,在此,我对前辈译者胡骑、席学媛、安强等致以深深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自由选择》一书的部分内容,由于受时代背景、社会氛围等方方面面的局限,难免观点偏颇。但是,为尊重原著起见,基本上不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删节。个别观点激进之处,做了少量的处理。相信广大读者自会有所取舍,因为我们的读者是成熟的读者。
为了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做了大量辛苦、细致的工作,我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如有翻译不确之处,尚祈学界师长、同仁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张琦谨识
2008年6月于北京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目录
推荐序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珍藏版序言
初版序言
引言
第1章市场的力量
第2章管理的专横
第3章危机的解析
第4章从摇篮到坟墓
第5章生而平等
第6章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第7章谁在保护消费者
第8章谁在保护工人
第9章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10章潮流在转变
附录A1928年的社会党纲领
附录B限制联邦政府支出的修正案草案
译后记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珍藏版序言
初版序言
引言
第1章市场的力量
第2章管理的专横
第3章危机的解析
第4章从摇篮到坟墓
第5章生而平等
第6章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第7章谁在保护消费者
第8章谁在保护工人
第9章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10章潮流在转变
附录A1928年的社会党纲领
附录B限制联邦政府支出的修正案草案
译后记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序言
10年前,《自由选择》一书首次出版时,我们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怀,将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定为“潮流在转变”。当时我们认为,人们普遍的信念正在从信仰计划经济转向信仰市场经济。但我们未敢奢望这一潮流转变得如此迅猛。
1O年前,世界上许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增进人类自由方面,是一种可行的,甚至是最有生命力的体制。但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认为了。当然,在意识形态上信仰计划的情形仍然存在,但仅限于西方世界的一些大学以及其他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当中。10年前,许多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建立在私人自由市场机制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大有缺陷的制度,它既无法创造出为人们广泛分享的物质繁荣,也无法提供广泛的人类自由。但到了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繁荣和自由。
既然《自由选择》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在今天已成为人们惯常的看法,那么本书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没有出版的必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惯常的看法是改变了,但惯常的做法却仍未改变。
在过去10年里,尽管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改变政府过度干预的政策实践(近几十年来涌现出大量这样的实践)方面,各国政府,都进展得十分缓慢。国民收入中用于政府支出(假设这些支出真的是为了公众利益)的份额,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许多国家的这一份额甚至仍在继续上升。就美国而言,这一比例在1980年为40%,1988年为42%,其间的1986年曾一度高达44%。无独有偶,控制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管制活动仍然杂芜繁多,并没有多少松动的迹象;《联邦纪事》记录了全部的管制活动,这部文献在1980年新增了87012页,1988年新增了53376页。用《独立宣言》中的话来说,我们的政府仍然在继续设立“新官署”,并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耗尽人民必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我们在《自由选择》第2章中曾经分析过,近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对价格和工资的管制,尤其是对汇率的管制,目前已经消除或者有所减少,但又增添了其他方面的管制。美国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成本更加高昂,因此亟待改革(第4章);对学校教育体制来说也同样如此(第6章)。旨在“保护消费者”和“保护工人”的各种机构,其实际效果还是适得其反,对那些真心实意支持这些机构的人而言,可谓是事与愿违(第7、8章)。在上述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过去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冲力,以致相反的观念和舆论仍然占不到上风。
要说美国在哪个领域有所进步的话,那就要数通货膨胀了;当然,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都普遍降低了。就美国而言,通货膨胀率从原来的10%以上降到了5%以下。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了克服,因而,我们在第9章分析过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后果以及治理等内容仍然有意义。要想确保当前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不是昙花一现,很有必要读一读这一章的内容。
我们目前已取得的各项成就,还谈不上有什么大的飞跃,要说真正的大转变,应该是在未来。自由市场体制在未来几年内的扩张可能要快得多,这在10年前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部阐述自由市场机制如何运作、自由市场的优势何在、如何消除妨碍其有效运作的障碍的著作,与10年前相比,可能和眼下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书中引用的某些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们认为最好还是不做根本的修改。对这部书进行彻底的修订,并将这一期间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囊括进来,使其与时俱进,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已无力再做这一工作。与其做一些表面上的修订,还不如一仍其旧,原样付印。书中偶有陈旧之处,希望不至于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对10年前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有些内容像是乌托邦或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我们相信,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可能正是一幅指导未来实践的美好蓝图。《自由选择》能够重新出版,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潮流已经转变了,但要想使人类自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一股更加势不可当的滔滔洪流。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丝D.弗里德曼
1990年1月4日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1O年前,世界上许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增进人类自由方面,是一种可行的,甚至是最有生命力的体制。但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认为了。当然,在意识形态上信仰计划的情形仍然存在,但仅限于西方世界的一些大学以及其他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当中。10年前,许多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建立在私人自由市场机制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大有缺陷的制度,它既无法创造出为人们广泛分享的物质繁荣,也无法提供广泛的人类自由。但到了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繁荣和自由。
既然《自由选择》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在今天已成为人们惯常的看法,那么本书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没有出版的必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惯常的看法是改变了,但惯常的做法却仍未改变。
在过去10年里,尽管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改变政府过度干预的政策实践(近几十年来涌现出大量这样的实践)方面,各国政府,都进展得十分缓慢。国民收入中用于政府支出(假设这些支出真的是为了公众利益)的份额,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许多国家的这一份额甚至仍在继续上升。就美国而言,这一比例在1980年为40%,1988年为42%,其间的1986年曾一度高达44%。无独有偶,控制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管制活动仍然杂芜繁多,并没有多少松动的迹象;《联邦纪事》记录了全部的管制活动,这部文献在1980年新增了87012页,1988年新增了53376页。用《独立宣言》中的话来说,我们的政府仍然在继续设立“新官署”,并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耗尽人民必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我们在《自由选择》第2章中曾经分析过,近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对价格和工资的管制,尤其是对汇率的管制,目前已经消除或者有所减少,但又增添了其他方面的管制。美国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成本更加高昂,因此亟待改革(第4章);对学校教育体制来说也同样如此(第6章)。旨在“保护消费者”和“保护工人”的各种机构,其实际效果还是适得其反,对那些真心实意支持这些机构的人而言,可谓是事与愿违(第7、8章)。在上述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过去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冲力,以致相反的观念和舆论仍然占不到上风。
要说美国在哪个领域有所进步的话,那就要数通货膨胀了;当然,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都普遍降低了。就美国而言,通货膨胀率从原来的10%以上降到了5%以下。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了克服,因而,我们在第9章分析过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后果以及治理等内容仍然有意义。要想确保当前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不是昙花一现,很有必要读一读这一章的内容。
我们目前已取得的各项成就,还谈不上有什么大的飞跃,要说真正的大转变,应该是在未来。自由市场体制在未来几年内的扩张可能要快得多,这在10年前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部阐述自由市场机制如何运作、自由市场的优势何在、如何消除妨碍其有效运作的障碍的著作,与10年前相比,可能和眼下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书中引用的某些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们认为最好还是不做根本的修改。对这部书进行彻底的修订,并将这一期间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囊括进来,使其与时俱进,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已无力再做这一工作。与其做一些表面上的修订,还不如一仍其旧,原样付印。书中偶有陈旧之处,希望不至于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对10年前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有些内容像是乌托邦或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我们相信,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可能正是一幅指导未来实践的美好蓝图。《自由选择》能够重新出版,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潮流已经转变了,但要想使人类自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一股更加势不可当的滔滔洪流。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丝D.弗里德曼
1990年1月4日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名人推荐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权威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施瓦辛格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权威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施瓦辛格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媒体推荐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丝·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并结合美国的实际对自由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其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货膨胀的来源与治理等的论述,都相当精彩。——豆瓣读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米尔顿·弗里德曼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米尔顿·弗里德曼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美国)罗丝·D·弗里德曼(Rose D.Friedman) 译者:张琦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文摘
版权页:
人们每天都会为了吃、穿、住,或者干脆为了享受而消费数不清的商品和劳务。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想买这些东西就总能买得到,而从未停下来想一想,究竟有多少人为了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付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努力。我们从未思考过,街角的小卖店(或今天的超市)如何能将我们想买的物品都摆上货架,也从未思考过,我们大多数人如何能够赚到钱去买这些物品。
人们很自然地假定,必定有某个人在发号施令,以确保“适当”数量的某种“适当”的物品被生产出来,并摆在“适当”的地点。发号施令确实是一种协调众人活动的方法,通常在军队里就是如此。在军队中,将军下达命令给上校,上校给少校,少校给中尉,中尉给军士,军士给士兵。
但这种下达命令的方法,仅在很小的群体中才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或主要的组织方法。即便是家中最具家长制作风的一家之主,也无法完全通过命令来控制家庭成员的每项活动。也没有哪支庞大的军队可以完全通过命令来运作,军队里的将军显然无法掌握指挥最底层士兵的每一项行动所必需的信息。在军队命令体系的每一环节,下级军人(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会根据具体的情形做出审慎的判断,而这些关于具体情形的信息,却是下达命令的长官所无法掌握的。命令必须辅之以自愿的配合,这种配合并不是很明显,同时也很微妙,但却是协调众人的活动所必需的更为根本的手段。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人们每天都会为了吃、穿、住,或者干脆为了享受而消费数不清的商品和劳务。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想买这些东西就总能买得到,而从未停下来想一想,究竟有多少人为了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付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努力。我们从未思考过,街角的小卖店(或今天的超市)如何能将我们想买的物品都摆上货架,也从未思考过,我们大多数人如何能够赚到钱去买这些物品。
人们很自然地假定,必定有某个人在发号施令,以确保“适当”数量的某种“适当”的物品被生产出来,并摆在“适当”的地点。发号施令确实是一种协调众人活动的方法,通常在军队里就是如此。在军队中,将军下达命令给上校,上校给少校,少校给中尉,中尉给军士,军士给士兵。
但这种下达命令的方法,仅在很小的群体中才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或主要的组织方法。即便是家中最具家长制作风的一家之主,也无法完全通过命令来控制家庭成员的每项活动。也没有哪支庞大的军队可以完全通过命令来运作,军队里的将军显然无法掌握指挥最底层士兵的每一项行动所必需的信息。在军队命令体系的每一环节,下级军人(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会根据具体的情形做出审慎的判断,而这些关于具体情形的信息,却是下达命令的长官所无法掌握的。命令必须辅之以自愿的配合,这种配合并不是很明显,同时也很微妙,但却是协调众人的活动所必需的更为根本的手段。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基本信息
- ASIN : B00OXCK82G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0月24日)
- 出版日期 : 2013年6月1日
- 品牌 : 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1323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已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350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2,979名Kindle商店 (查看商品销售排行榜Kindle商店)
- 用户评分:
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
第 1 页, 共 1 页第一页第 1 页, 共 1 页
买家评论
4.6 颗星,最多 5 颗星
4.6星,共 5 星
99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79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21年3月29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减少政府干预,让“看不见的手”来协调市场,更进一步协调整个社会。作者的一些观点可以让人引起共鸣,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物理学那个真空里的球形鸡的笑话,作者的愿望也许在柏拉图构建的乌托邦,或者马克思预言的社会主义完美阶段能实现;现实中人往往和经济学中的理性人相去甚远,甚至经济学家往往也不能做到完全理性,因此作者作出的很多猜想,举出的众多例子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对于市场失灵的情况,作者只是简单的得出政府并没起到什么作用,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所以不要任何干预,市场失灵没什么大不了?后面只是大概浏览,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越到后来越觉得%作者是不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2016年7月16日
已确认购买
本人虽然是学经管学的,但是对经济学大师的作品知之甚少,说来惭愧。之前未听说过弗里德曼大师的名字,买这本书也是凑巧看到打折栏里有,就随便买来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得我犹如醍醐灌顶的感觉了,作者所处年代美国的很多政策,都是今天中国的一些主流政策,只不过中国在这些政策的人道性上面还不如当时的美国,从作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量隐匿在幕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公民权力被严重侵蚀,并且这种侵蚀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提高(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谬论不攻自破),反而使中国前百分之一的人占据了中国财富的百分之二十八(具体是多少忘记了,但是差距在个位数),并且使得特权横行。而每一次出现了问题,总有大量网络暴民围攻错误的对象(就像书中弗里德曼指责美国政府总是在通胀的时候怪罪资本家的贪婪,消费者的浪费甚至气候因素等等)。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如何运行,如何让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上真正得到自由!再次感谢弗里德曼!
2014年11月14日
已确认购买
kindle特价购入,目前阅读进度约50%
作为一个几乎完全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小白,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无法感同身受,比如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够自己扼杀垄断这个就难以理解。另外感触的是国外对于学术真心宽容,单就福利、教育这一块的看法要是是国内学者在国内发表就能自动被升级为砖家。whatever,作者很多例子很有趣,总体的阅读过程是个涨姿势的过程,期望剩下的50%也能带给我一份知识盛宴。
作为一个几乎完全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小白,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无法感同身受,比如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够自己扼杀垄断这个就难以理解。另外感触的是国外对于学术真心宽容,单就福利、教育这一块的看法要是是国内学者在国内发表就能自动被升级为砖家。whatever,作者很多例子很有趣,总体的阅读过程是个涨姿势的过程,期望剩下的50%也能带给我一份知识盛宴。
2022年3月31日
已确认购买
如果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不建议看,很难坚持下来,看完了也感觉理解不了,就跟我现在这样,不过书是好的,应该跟美国当时的历史事实结合起来更好理解,否则一切就像空中楼阁,全凭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
2014年12月22日
已确认购买
《自由选择》深信自由市场能解决目前的大多数问题,深信资本家对利润追求的自利之心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大众。而横亘于这美好愿望与实现之间的正是日渐臃肿庞大的官僚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