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选项
电子书定价: | ¥106.82 |
Kindle电子书价格: | ¥28.99 |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作者:[当年明月]](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51OyLT9mhvL._SX260_.jpg)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Kindle电子书
|
#1 亚马逊最畅销商品 在中国史中
广告
编辑推荐:
当年明月著的《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本书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2009年读者最喜爱的24本书★2010年中国图书馆借阅量排行TOP10
名人推荐: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毛佩琦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认为所读过的最好的书。这样的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学历、经历、名号、头衔的光环效应,却能在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仅以文字的魅力(甚至连一幅插图都没有)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使千万人趋之若鹜,为世间又创造出一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典型。
——金牙大状首席律师
媒体推荐: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毛佩琦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认为所读过的最好的书。这样的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学历、经历、名号、头衔的光环效应,却能在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仅以文字的魅力(甚至连一幅插图都没有)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使千万人趋之若鹜,为世间又创造出一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典型。
——金牙大状首席律师
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人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
——潜水签到2008
《明朝那些事儿》注定会成为里程碑意义的畅销书。这不在于当年明月的文学功底有多好,而在于这套书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吸引了像我这样每天追踪的读者。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明矾”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肯定还是电视剧里胡编乱造的片断。
——资深“明矾”,公孙杨梅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
——接近真理的理
作者介绍: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多年来畅销不衰,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基本信息
- ASIN : B0754FT1M8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7年8月25日)
- 出版日期 : 2017年5月1日
- 品牌 : 磨铁数盟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127483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3554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25名Kindle商店 (查看商品销售排行榜Kindle商店)
- 商品里排第1名中国史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4.7 颗星,最多 5 颗星
4.7星,共 5 星
561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163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7年9月6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这套9本的能不买就别买了。里面内容都是不完整的,一篇什么都还没讲完就没有了。想问能不能退钱
69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2022年5月14日
第一本读完的时候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印象中十几年前第一本的内容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关于蓝玉案的内容没有这么简单几句话就结束了。
等看到第二本沈万三这里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第一本就是缺漏了太多东西!
这套书建议大家不要买,缺失的内容这么多!
已确认购买
本来是想十几年后重读一遍,补一份电子版的书费,没想到这本书缺漏如此严重。
第一本读完的时候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印象中十几年前第一本的内容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关于蓝玉案的内容没有这么简单几句话就结束了。
等看到第二本沈万三这里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第一本就是缺漏了太多东西!
这套书建议大家不要买,缺失的内容这么多!
第一本读完的时候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印象中十几年前第一本的内容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关于蓝玉案的内容没有这么简单几句话就结束了。
等看到第二本沈万三这里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第一本就是缺漏了太多东西!
这套书建议大家不要买,缺失的内容这么多!

1.0 颗星,最多 5 颗星
整本书缺漏太多
在 2022年5月14日由 亚马逊客户
本来是想十几年后重读一遍,补一份电子版的书费,没想到这本书缺漏如此严重。在 2022年5月14日由 亚马逊客户
第一本读完的时候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印象中十几年前第一本的内容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关于蓝玉案的内容没有这么简单几句话就结束了。
等看到第二本沈万三这里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第一本就是缺漏了太多东西!
这套书建议大家不要买,缺失的内容这么多!
该评价的图片


2018年12月9日
已确认购买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土木堡之变,北京三大营和北京精锐共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五十几位大臣战死,皇帝朱祁镇被瓦剌也先所俘。此时,北京城内尽是老弱残兵,大殿上,代皇帝朱祁钰惊魂未定,大臣纷纷提议弃都南迁。犹记得北宋徽钦二帝及宗室被俘的情景?失去京城,北京大片领地将无险可守?
“提南迁者,立斩”!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坚毅地稳住了朱祁钰,书生上阵的他,从未指挥过军队,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调动河南、山东、南京、浙江等地后备军前来增援,规定全部由通州(通州储备了大量粮食)进入京城,同时解决了兵马和粮草运输问题。
在他的努力和调配下,九月初,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京城兵力已达二十二万,且粮食充足,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
八月二十三日,朝臣对土木堡之变的祸首王振的愤怒达到了顶点,先是痛哭,后演变成当庭群殴,打死了锦衣卫指挥马顺(王振干儿子),毛贵和王长随(王振同党),那天的大殿上,几乎所有人都疯掉了,朱祁钰被吓得目瞪口呆,除了于谦,他没有参与斗殴,他一直冷冷地看着,思考着,在朱祁钰即将逃离大殿时,于谦终于艰难地拨开人群,拉住了他:”殿下,马顺等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请殿下下令百官无罪!“,响亮的声音惊醒了疯狂的众臣,当庭殴杀马顺,锦衣卫必然磨刀霍霍,如果没有于谦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为他们正名,能不能活着走出大殿还是个未知数。
王振余党全部被歼灭,侄子王山被凌迟(据说割了一千多刀)。
于谦不幼稚,甚至可以说老谋深算,皇帝朱祁镇在也先手里,即使军队粮食都齐备,这仗没法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在他和其他大臣的坚持下,正统十四年九月六日,朱祁钰即大明皇帝位,被俘的朱祁镇皇帝身份即时失效,改为太上皇。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九月下旬,京城防卫基本完善。
十月一日,也先率领部队,仅用两天时间,攻破了紫荆关口,守备都御史孙祥战死,紫荆关是京城门户,此关被破,京城无险可守。
十月八日,兵部尚书于谦下达总动员令。他撇开成见,重用阳和之战惨败的石亨(全军被杀,将领孤身逃回,作为军人,是奇耻大辱)。
十月十一日,也先兵临城外,城内于谦召开他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
大多数人主张闭门不出,固守城池,只有一个人反对,于谦。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正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汤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背面正对敌人的德胜门!一旦开战,这里将是正面迎击敌人的最激烈战场!
”德胜门,于谦!“
还有更震惊的: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
最后一道军令:
于谦向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这意味着,出城的将士再次进城只有两种:胜利者和尸体。
这是豁出去拼命了!如果此战失败,大明将重蹈北宋的覆辙,于谦输不起,大明更输不起,只能死战。
这一战的结局,是好的。痛击也先,阻断蒙古铁蹄南侵,守护了大明江山。
八年后,朱祁镇九死一生回到北京,被朱祁钰囚禁,被众臣离弃。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朱祁镇恢复了帝位。
徐有贞,原名徐珵,用他自己的话说,土木堡之变以后,很多大臣都已经打包袱准备南迁,他只不过在大殿上说出大家的看法而已。就被扣上了“主张南迁”的罪名,即使往后再勤恳,政务能力再强,也不会有人看得上。遍寻门路不得,徐珵只得向于谦求助,于谦倒是不计前嫌,向朱祁钰推荐此人(毕竟能力摆在那儿,还是可用之才),可是英宗一听说是徐珵,就记得大殿上那一幕,绝不启用此人。徐珵无奈,改名徐有贞,竟然瞒天过海,顺利升迁到三品。
于谦对徐珵,对石亨,都做到了不计前嫌,不存偏见,难能可贵。
徐珵不知于谦曾向皇帝推荐过自己,反而误以为于谦阻挠自己升迁,心存怨恨。石亨曾因感恩而保举于谦的儿子为官,于谦拒绝,并斥责了他,大致意思是战败,皇帝被俘已是大耻辱,守城是我的本分,怎能以此邀功?石亨心生不满。
徐珵给于谦的罪名是:欲立外藩为帝。朱祁镇也不傻,他不同意杀于谦,因为“谦实有功”,徐珵却找打了他的弱点,不杀于谦,无法正名,太上皇复位,把原来的朱祁钰赶下台,出师总得有名吧,所以于谦必须死。
遗憾的是,在逮捕于谦之后,一直找不到”立外藩为帝“的证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犹记得”莫须有“否?
以”莫须有“杀岳飞,以”意欲“杀于谦。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孙太后为他哭了好多天,连曹吉祥的下属都为他求情。很多人忍受着被皮鞭抽打的痛,去他陈尸的地方祭拜。老陈王直为之心寒,辞别官场归故里。
被派去抄家的士兵,欣喜地希望能在这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找到宝贝,,翻箱倒柜却发现都是日常之物。好不容易找到一扇紧锁的门,里面只有两件东西:蟒袍和宝剑(朱祁钰所赐),他奉旨收下,却紧锁在门内,从不炫耀。
从小到大,听过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作战和权谋的能力在于谦之上的,大有人在。却不知为何,读完他的故事,沉默了许久,甚至,流泪。
因为他的那份清白和纯粹,少时刻苦读书,以文天祥为偶像,外派巡抚,到著名的京城保卫战,经历了这么多,积累了多年宦海经验,已经可以用这些经验来实现理想的时候,他的那份清白,依然未变,他不计前嫌,不以偏见待人,不居功,不贪污,一身正气。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确是他一生写照。一时清白易,一生清白难,守住初心更难。
感谢当年明月的精彩文字,在读到《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册 北京保卫战时,一时有感,多有抄袭,请多包涵。
藉此纪念,一个清白而伟大的人——于谦。
“提南迁者,立斩”!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坚毅地稳住了朱祁钰,书生上阵的他,从未指挥过军队,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调动河南、山东、南京、浙江等地后备军前来增援,规定全部由通州(通州储备了大量粮食)进入京城,同时解决了兵马和粮草运输问题。
在他的努力和调配下,九月初,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京城兵力已达二十二万,且粮食充足,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
八月二十三日,朝臣对土木堡之变的祸首王振的愤怒达到了顶点,先是痛哭,后演变成当庭群殴,打死了锦衣卫指挥马顺(王振干儿子),毛贵和王长随(王振同党),那天的大殿上,几乎所有人都疯掉了,朱祁钰被吓得目瞪口呆,除了于谦,他没有参与斗殴,他一直冷冷地看着,思考着,在朱祁钰即将逃离大殿时,于谦终于艰难地拨开人群,拉住了他:”殿下,马顺等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请殿下下令百官无罪!“,响亮的声音惊醒了疯狂的众臣,当庭殴杀马顺,锦衣卫必然磨刀霍霍,如果没有于谦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为他们正名,能不能活着走出大殿还是个未知数。
王振余党全部被歼灭,侄子王山被凌迟(据说割了一千多刀)。
于谦不幼稚,甚至可以说老谋深算,皇帝朱祁镇在也先手里,即使军队粮食都齐备,这仗没法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在他和其他大臣的坚持下,正统十四年九月六日,朱祁钰即大明皇帝位,被俘的朱祁镇皇帝身份即时失效,改为太上皇。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九月下旬,京城防卫基本完善。
十月一日,也先率领部队,仅用两天时间,攻破了紫荆关口,守备都御史孙祥战死,紫荆关是京城门户,此关被破,京城无险可守。
十月八日,兵部尚书于谦下达总动员令。他撇开成见,重用阳和之战惨败的石亨(全军被杀,将领孤身逃回,作为军人,是奇耻大辱)。
十月十一日,也先兵临城外,城内于谦召开他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
大多数人主张闭门不出,固守城池,只有一个人反对,于谦。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正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汤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背面正对敌人的德胜门!一旦开战,这里将是正面迎击敌人的最激烈战场!
”德胜门,于谦!“
还有更震惊的: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
最后一道军令:
于谦向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这意味着,出城的将士再次进城只有两种:胜利者和尸体。
这是豁出去拼命了!如果此战失败,大明将重蹈北宋的覆辙,于谦输不起,大明更输不起,只能死战。
这一战的结局,是好的。痛击也先,阻断蒙古铁蹄南侵,守护了大明江山。
八年后,朱祁镇九死一生回到北京,被朱祁钰囚禁,被众臣离弃。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朱祁镇恢复了帝位。
徐有贞,原名徐珵,用他自己的话说,土木堡之变以后,很多大臣都已经打包袱准备南迁,他只不过在大殿上说出大家的看法而已。就被扣上了“主张南迁”的罪名,即使往后再勤恳,政务能力再强,也不会有人看得上。遍寻门路不得,徐珵只得向于谦求助,于谦倒是不计前嫌,向朱祁钰推荐此人(毕竟能力摆在那儿,还是可用之才),可是英宗一听说是徐珵,就记得大殿上那一幕,绝不启用此人。徐珵无奈,改名徐有贞,竟然瞒天过海,顺利升迁到三品。
于谦对徐珵,对石亨,都做到了不计前嫌,不存偏见,难能可贵。
徐珵不知于谦曾向皇帝推荐过自己,反而误以为于谦阻挠自己升迁,心存怨恨。石亨曾因感恩而保举于谦的儿子为官,于谦拒绝,并斥责了他,大致意思是战败,皇帝被俘已是大耻辱,守城是我的本分,怎能以此邀功?石亨心生不满。
徐珵给于谦的罪名是:欲立外藩为帝。朱祁镇也不傻,他不同意杀于谦,因为“谦实有功”,徐珵却找打了他的弱点,不杀于谦,无法正名,太上皇复位,把原来的朱祁钰赶下台,出师总得有名吧,所以于谦必须死。
遗憾的是,在逮捕于谦之后,一直找不到”立外藩为帝“的证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犹记得”莫须有“否?
以”莫须有“杀岳飞,以”意欲“杀于谦。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孙太后为他哭了好多天,连曹吉祥的下属都为他求情。很多人忍受着被皮鞭抽打的痛,去他陈尸的地方祭拜。老陈王直为之心寒,辞别官场归故里。
被派去抄家的士兵,欣喜地希望能在这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找到宝贝,,翻箱倒柜却发现都是日常之物。好不容易找到一扇紧锁的门,里面只有两件东西:蟒袍和宝剑(朱祁钰所赐),他奉旨收下,却紧锁在门内,从不炫耀。
从小到大,听过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作战和权谋的能力在于谦之上的,大有人在。却不知为何,读完他的故事,沉默了许久,甚至,流泪。
因为他的那份清白和纯粹,少时刻苦读书,以文天祥为偶像,外派巡抚,到著名的京城保卫战,经历了这么多,积累了多年宦海经验,已经可以用这些经验来实现理想的时候,他的那份清白,依然未变,他不计前嫌,不以偏见待人,不居功,不贪污,一身正气。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确是他一生写照。一时清白易,一生清白难,守住初心更难。
感谢当年明月的精彩文字,在读到《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册 北京保卫战时,一时有感,多有抄袭,请多包涵。
藉此纪念,一个清白而伟大的人——于谦。
2019年1月5日
已确认购买
半个月时间细心读下来,有过心意,欢乐,意气,悲凉,到最后化为一种虚无感,就向毛姆所说,今天我们为了自己的灵感,创意自鸣得意,孤芳自赏时,却不知在几百年,几千年前有人已经做过同样的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行至今日,有多少叫传承,又有多少创新?没必要自我否定,自怨自艾,更没有必要故步自封,长城永固,需知道,无论做或者不做,它就在那里,不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