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选项
电子书定价: | ¥26.00 |
Kindle电子书价格: | ¥14.40 |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喻世明言(数十年不断修订完善;许政扬校注,注释详尽准确,为其它版本所不及;流传近四十年,学界公认定本)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系列 5)”,作者:[冯梦龙, 许政扬]](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415OpWNZjfL._SY346_.jpg)
喻世明言(数十年不断修订完善;许政扬校注,注释详尽准确,为其它版本所不及;流传近四十年,学界公认定本)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插图典藏系列 5) Kindle电子书
广告
编辑推荐
★底本优质,收录篇幅全
★流传近四十年,学界公认定本
★注释的详细与准确性暂无其它版本所能及
★校勘精良,标点准确
★注释详细,阅读无障碍
★由著名专家整理,经过数十年不断修订完善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建国后,最早出版中国古典小说的出版社。几十年来,我社陆续出版过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代小说,对广大读者产生过重要影响。我社出版的古典小说是目前公认的最权威、最优质、最适合大众阅读的版本。
内容简介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
书中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
这部《喻世明言》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公鱼。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许政扬(1925—1966),字照蕴。浙江海宁硖石人。1945年考取光华大学中文系,1946年转燕京大学中文系,后任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员。学术功力深厚,精通宋元史料,被誉为“独步两宋”。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被列入中文系的“反党集团”中,遭到“斗争”,被罚在烈日下拔草“劳改”,被抄家。他在1966年8月投水自杀。当时41岁。骨灰没有被保留。文革后为他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的时候,骨灰盒子里装的是他校注的《古今小说》一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60多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是获得各种国家级图书奖奖项最多的文学专业出版社,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享有良好口碑。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健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异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舁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此文字指 unknown_binding 版本。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健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异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舁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此文字指 unknown_binding 版本。
媒体推荐
前言
在中国,作为一种文类的小说艺术虽然晚出,可是,如果和欧洲文学史上的小说相比,则又是早产儿。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四世纪的卜伽丘的《十日谈》是划时代之作,开始了小说的新纪元;而同样作为市民文艺式样的“宋元话本”,则早于《十日谈》两个半世纪。事实是:自从平凡而富有生气的市民进入小说界,小说王国的版图便从根本上改观了。作为市民文艺的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独树一帜,自成一个新阶段。它的兴起是中国小说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向生活突进的一大解放;同时又是中国小说文学走向群众,走向艺术高峰的一道桥梁,它为中国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而使小说这个文学上的“私生子”在文坛上争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历史进入明代,我国的小说已蔚为大国。明代初年横空出世的两部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标志着一种时代风尚。它们几乎都是气势磅礴、恢宏雄健,给人以力的感召。明代中后期,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神魔小说《西游记》俏比幽托,揶揄百态,折射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世情小说《金瓶梅》把现实的丑引进了小说世界,从而引发了小说观念的又一次变革。这些被鲁迅称之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的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它们的作者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对历史与生活的特殊的人生感悟。
与此同时,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小说现象是。一些有远见的遁俗文学的爱好者,不仅将原来流传的话本加以改写和润色,汇集刊刻;有的人还运用话本形式创作新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把这些作品称为“拟话本”。话本和拟话本都是白话小说,不同的是,后者已经不是艺人讲说用的底本,而是供阅读的案头文学了。拟话本的创作高潮,正是出现于明代中后期。其中代表人物冯梦龙和凌濛初就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到了另一个峰顶。
一 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被人称之为“全能”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因贾人之请”,先后纂辑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见绿天馆主人《喻世明言·序》)。小说史家一向把这三部集子合称为“三言”。《警世通言》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醒世恒言》刊行于天启七年(1627),而《喻世明言》的出版,又早于两书。“三言”虽非同时刊刻,但是它们的编印,却无疑是一个有计划的工作。传本《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铺天许斋的三行题识,中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而在《古今小说》目录之前,也题有《古今小说一刻》。这说明《古今小说》本来是编者给自己纂辑的几部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当《古今小说一刻》增订再版时,书名已改为《喻世明官》。而二刻和三刻正式出版的时候都各自标明了自己的书名,即《警世道言》和《醒世恒言》。结果,《古今小说》反而成了《喻世明官》的一个异名了。 冯梦龙不是一个普通艺匠,而是个心底有生活的独具只眼的文史大家。他对于这一百二十篇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收藏和交付书商刻印,而是进行了一次矜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工作。人们只要拿早于冯氏的洪楩编选的《清乎山堂话本》和“三言”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除独具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快嘴李翠莲记》未被收进“三言”中以外,其它冯氏书中没有入选的,大多是一些子庸之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看:尽管“三言”还不是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全集,但它几乎把当时广泛流行的脍炙人口的作品网罗无遗了。正因为如此,冯梦龙的同代人,另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凌潦初在他的《拍案惊奇·序》中说:
……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在中国,作为一种文类的小说艺术虽然晚出,可是,如果和欧洲文学史上的小说相比,则又是早产儿。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四世纪的卜伽丘的《十日谈》是划时代之作,开始了小说的新纪元;而同样作为市民文艺式样的“宋元话本”,则早于《十日谈》两个半世纪。事实是:自从平凡而富有生气的市民进入小说界,小说王国的版图便从根本上改观了。作为市民文艺的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独树一帜,自成一个新阶段。它的兴起是中国小说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向生活突进的一大解放;同时又是中国小说文学走向群众,走向艺术高峰的一道桥梁,它为中国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而使小说这个文学上的“私生子”在文坛上争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历史进入明代,我国的小说已蔚为大国。明代初年横空出世的两部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标志着一种时代风尚。它们几乎都是气势磅礴、恢宏雄健,给人以力的感召。明代中后期,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神魔小说《西游记》俏比幽托,揶揄百态,折射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世情小说《金瓶梅》把现实的丑引进了小说世界,从而引发了小说观念的又一次变革。这些被鲁迅称之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的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它们的作者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对历史与生活的特殊的人生感悟。
与此同时,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小说现象是。一些有远见的遁俗文学的爱好者,不仅将原来流传的话本加以改写和润色,汇集刊刻;有的人还运用话本形式创作新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把这些作品称为“拟话本”。话本和拟话本都是白话小说,不同的是,后者已经不是艺人讲说用的底本,而是供阅读的案头文学了。拟话本的创作高潮,正是出现于明代中后期。其中代表人物冯梦龙和凌濛初就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到了另一个峰顶。
一 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被人称之为“全能”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因贾人之请”,先后纂辑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见绿天馆主人《喻世明言·序》)。小说史家一向把这三部集子合称为“三言”。《警世通言》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醒世恒言》刊行于天启七年(1627),而《喻世明言》的出版,又早于两书。“三言”虽非同时刊刻,但是它们的编印,却无疑是一个有计划的工作。传本《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铺天许斋的三行题识,中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而在《古今小说》目录之前,也题有《古今小说一刻》。这说明《古今小说》本来是编者给自己纂辑的几部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当《古今小说一刻》增订再版时,书名已改为《喻世明官》。而二刻和三刻正式出版的时候都各自标明了自己的书名,即《警世道言》和《醒世恒言》。结果,《古今小说》反而成了《喻世明官》的一个异名了。 冯梦龙不是一个普通艺匠,而是个心底有生活的独具只眼的文史大家。他对于这一百二十篇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收藏和交付书商刻印,而是进行了一次矜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工作。人们只要拿早于冯氏的洪楩编选的《清乎山堂话本》和“三言”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除独具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快嘴李翠莲记》未被收进“三言”中以外,其它冯氏书中没有入选的,大多是一些子庸之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看:尽管“三言”还不是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全集,但它几乎把当时广泛流行的脍炙人口的作品网罗无遗了。正因为如此,冯梦龙的同代人,另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凌潦初在他的《拍案惊奇·序》中说:
……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中国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兄弟3人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冯梦龙关心政治,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五年参加复社,被尊为同社长兄。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福建《寿宁府志》列他为循吏,说他"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秩满离任后归隐乡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文摘
书摘
惯使牢笼计,安排年少人。
再说尼姑出了太尉衙门,将了小姐舍的金戒指儿,一直径到张远家来。张远在门首伺侯多时了,远远地望见尼姑,口中不道,心下思量:“家下耳目众多,怎么言得此事?”提起脚儿,慌忙迎上一步道:“烦师父回庵去,随即就到。”尼姑回身转巷,张远穿径寻庵,与尼姑相见。邀入松轩,从头细话,将一对戒指儿度与张远。张远看见道:“若非师父,其实难成,阮三官还有重重相谢。”张远转身就去回复阮三。阮三又收了一个戒指,双手带着,欢喜自不必说。
至四月初,七日,尼姑又自到陈衙邀请,说道:“因夫人、小姐光临,各位施主人家,贫僧都预先回了。明日更无别人,千万早降。”夫人已自被小姐朝暮聒絮的要去拜佛,只得允了。那晚,张远先去期约阮三。到黄昏人静,悄悄地用一乘女轿抬到庵里。尼姑接入,寻个窝窝凹凹的房儿,将阮三安顿了。分明正是:
猪羊送屠户之家,一脚脚来寻死路,
尼姑睡到五更时分,唤女童起来,佛前烧香点烛,厨下准备斋供。天明便去催那采画匠来,与圣像开了光明,早斋就打发去了。少时陈太尉女眷到来,怕不稳便,单留同辈女僧,在殿上做功德诵经。
将次到巳牌时分,夫人与小姐两个轿儿来了。尼姑忙出迎接,邀入方丈。茶罢,去殿前、殿后拈香礼拜。夫人见旁无杂人,心下欢喜。尼姑请到小轩中宽坐,那伙随从的男女各有个坐处。尼姑支分完了,来陪夫人、小姐前后行走。观看了一回,才回到轩中吃斋。斋罢,夫人觅小姐饭食稀少,洋洋瞑目作睡。夫人道:“孩儿,你今日想是起得早了些。”尼姑慌忙道:“告奶奶,我庵中绝无闲杂之辈,便是志诚老实的女娘们,也不许他进我的房内。小姐去我房中,拴上房门睡一睡,自取个稳便,等奶奶闲步一步。你们几年何月来走得一遭!”夫人道,“孩儿,你这般困倦,不如在师父房内睡睡。”
小姐依了母命,走进房内,刚拴上门,只见阮三从床背后走出来,看了小姐,深深的作拇道:“姐姐,候之久矣。”小姐慌忙摇手,低低道:“莫要则声!”阮三倒退几步,候小姐近前,两手相挽,转过床背后,开了侧门,又到一个去处。小巧漆桌藤床,隔断了外人耳目。两人搂做一团,说了几句情话,双双解带,好似渴龙见水。这场云雨,其实畅快。有《西江月》为证:
一个想着吹箫风韵,一个想着戒指恩情。相思半载欠安宁,此际相逢侥幸。一个难辞病体,一个敢惜童身。枕边吁喘不停声,还嫌道欢娱俄倾。
原来阮三是个病久的人,因为这女子,七情所伤,身子虚弱。这一时相逢,情兴酷浓,不顾了性命。那女子想起日前要会不能,今日得见,倒身奉承,尽情取乐。不料乐极悲生,为好成歉,一阳失去,片时气断丹田,七魄分飞,顷刻魂归阴府。正所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小姐见阮三伏在身上,寂然不动,用双手儿搂定郎腰,吐出丁香,送郎口中。只见牙关紧咬难开,摸着遍身冰冷,惊慌了云雨娇娘,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荡散了七魄。番身推在里床,起来忙穿襟袄,带转了侧门,走出前房,喘息未定,怕娘来唤,战战兢兢,向妆台重整花钿,对弯镜再匀粉黛。恰才整理完备,早听得房外大人声唤,小姐慌忙开门。夫人道:“孩儿,殿上功德也散了,你睡才醒?”小姐道:“我睡了半晌,在这里整头面,正要出来和你回衙去。”夫人道:“轿夫伺候多时了。”小姐与夫人谢了尼姑,上轿回衙去。不题。
且说尼姑王守长送了大人起身,回到庵中。厨房里洗了盘碗器皿,佛殿上收了香火供食,一应都收拾已毕。只见那张远同阮二哥进庵,与尼姑相见了,称谢不已,问道:“我家三官今在那里?”尼姑道:“还在我里头房里睡着。”尼姑便引阮二与张远开了侧房门,来卧床边叫道:“三哥,你恁的好睡还未醒!”连叫数次不应。阮二用手摇也不动,口鼻全无气息,仔细看时,呜呼哀哉了。阮二吃了一惊,便道:“师父,怎地把我兄弟坏了性命?这事不得干净!”尼姑慌道:“小姐吃了午斋便推要睡,就入房内,约有两个时辰,殿上功德完了,老夫人叫醒来,恰才去得不多时。我只道睡着,岂知有此事!”阮二道:“说便是这般说,却是怎了?”
尼姑道:“阮二官,今日幸得张大官在此。向蒙张大官分付,实望你家做檀越施主,因此用心,终不成要害你兄弟性命?张大宫,今日之事,却是你来寻我,非是我来寻你。告到官司,你也不好,我也不好。向日蒙施银二锭,一锭我用去了,止存一锭不敢留用,将来与三官人凑买棺木盛殓,只说在庵养病,不料死了。”说罢,将出这锭银子,放在卓上道:“你二位,凭你怎么处置。”张远与阮二默默无言,呆了半晌。
阮二道:“且去买了棺木来再议。”张远收了银子,与阮二同出庵门,迤逦路上行着。张远道:“二哥,这个事本不干尼姑事,三哥是个病弱的人,想是与女子交会,用过了力气,阳气一脱,就是死的。我也只为令弟面上情分好,况令弟前日在床前再四叮咛,央挽不过,只得替他干这件事。”阮二回言道:“我论此事,人心天理,也不干着那尼姑事,亦不干你事。只是我这小官人年命如此,神作祸作,作出这场事来。我心里也道罢了,只愁大哥与老官人回来怨畅,怎的了?”连晚与张远买了一口棺木,抬进庵里,盛殓了,就放在西廊下,只等阮员外、大哥回来定夺。正是:
酒到散筵欢趣少,人逢失意叹声多。
忽一日,阮员外同大官人商贩回家,与院君相见,合家欢喜。员外动问三儿病症,阮二只得将前后事情,纲细诉说了一遍。老员外听得说三郎死了,放声大哭了一场,要写起词状,与陈太尉女儿索命:“你家贱人来惹我的儿子!”阮大、阮二再四劝道:“爹爹,这个事想论来,部是兄弟作出来的事,以致送了性命。今日爹爹与陈家讨命,一则势力不敌,二则非干太尉之事。”勉劝老员外选个日子,就庵内修建佛事,送出效外安厝了。
却说孙虎臣屯兵于丁家洲,元将阿术来攻,孙虎臣抵敌不过,先自跨马逃命,步军都四散奔溃。阿术遣人绕宋舟大呼道:“宋家步军巳败,你水军不降,更待何时?”水军见说,人人丧胆,个个心惊,不想厮杀,只想逃命。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胜数。似道禁押不住,急召夏贵议事。夏贵道:“诸军已溃,战守俱难。为师相计,宜入扬州,招溃兵,迎驾海上。贵不才,当为师相死守淮西一路。”说罢自去。少顷,孙虎臣下船,抚膺恸哭道:“吾非不欲血战,奈手下无一人用命者,奈何?”似道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时军中更鼓正打四更,似道茫然无策。又见哨船报道:“元兵四围杀将来也。”急得似道面如土色,慌忙击锣退师,诸军大溃。孙虎臣扶着似道,乘单舸奔扬州。堂吏翁应龙抢得都督府印信,奔还临安。到次日,溃兵蔽江而下。似道使孙虎臣登岸,扬旗招之,无人肯应者。只听得骂声嘈杂,都道:“贾似道奸贼,欺蔽朝廷,养成贼势,误国蠹民,害得我们今日好苦!”又听得说道:“今日先杀了那伙奸贼,与万民出气。”说声未绝,船上乱箭射来,孙虎臣中箭而倒。似道看见人心已变,急催船躲避,走入扬州城中,托病不出。
话分两头。却说右丞相陈宜中,平昔谄事似道,无所木至,似道扶持他做到相位。宜中见翁应龙奔还,问道:“师相何在?”应龙回言不知。宜中只道已死于乱军之中,首上疏论似道丧师误国之罪,乞族诛以谢天下。于是御史们又趋奉宜中,交章劾奏。恭宗天子方悟似道奸邪误国,乃下诏暴其罪,略云:
大臣具四海之瞻,罪莫大于误国,都督专闽外之寄,律尤重于丧师。具官贾似道,小才无取,大道未闻。历相两朝,曾无一善。变田制以伤国本,立土籍以阻人才,匿边信而不闻,旷战功而不举。至于寇逼,方议师征,谓当缨冠而疾趋,何为抱头而鼠窜?遂致三军?解体,百将离心,社稷之势缀旒,臣民之言切齿,姑示薄罚,俾尔奉祠。呜呼!膺狄惩荆,无复周公之望;放兜殛鲧,尚宽《虞典》之诛。可罢平章军马重事及都督诸路军马。
廖莹中举家亦在扬州,闻似道褫取,特造府中间慰。相见时一盲不能发,但索酒与似道相对痛饮,悲歌雨泣,直到五鼓方罢。莹中回至寓所,遂不复寝,命爱姬煎茶,茶到,又遣爱姬取酒去,私服冰脑一握。那冰脑是最毒之物,服之无不死者。药力未行,莹中只怕不死,急催热酒到来,袖申取出冰脑,连进数握。爱姬方知吃的是毒药,向前夺救,已不及了,乃拖莹申而哭。莹中含着双泪,说道:“休哭,休哭!我从丞相二十年,安享富贵。今日事败,得死于家中,也算做善终了。”说犹未毕,九窍流血两死。可怜廖莹中聪明才学,诗字皆精,做了权门犬马,今日死于非命。诗云:
不作无求蚓,甘为逐臭蝇。
试看风树倒,谁复有荣藤?
再说贾似道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天子念他是三朝元老,不忍加刑,谪为高州团练副使,仍命于循州安置。其田产园宅,尽数籍没,以充军饷。谪命下日,正是八月初八日,值似道生辰建醮,乃自撰青祠祈佑,略云: ……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惯使牢笼计,安排年少人。
再说尼姑出了太尉衙门,将了小姐舍的金戒指儿,一直径到张远家来。张远在门首伺侯多时了,远远地望见尼姑,口中不道,心下思量:“家下耳目众多,怎么言得此事?”提起脚儿,慌忙迎上一步道:“烦师父回庵去,随即就到。”尼姑回身转巷,张远穿径寻庵,与尼姑相见。邀入松轩,从头细话,将一对戒指儿度与张远。张远看见道:“若非师父,其实难成,阮三官还有重重相谢。”张远转身就去回复阮三。阮三又收了一个戒指,双手带着,欢喜自不必说。
至四月初,七日,尼姑又自到陈衙邀请,说道:“因夫人、小姐光临,各位施主人家,贫僧都预先回了。明日更无别人,千万早降。”夫人已自被小姐朝暮聒絮的要去拜佛,只得允了。那晚,张远先去期约阮三。到黄昏人静,悄悄地用一乘女轿抬到庵里。尼姑接入,寻个窝窝凹凹的房儿,将阮三安顿了。分明正是:
猪羊送屠户之家,一脚脚来寻死路,
尼姑睡到五更时分,唤女童起来,佛前烧香点烛,厨下准备斋供。天明便去催那采画匠来,与圣像开了光明,早斋就打发去了。少时陈太尉女眷到来,怕不稳便,单留同辈女僧,在殿上做功德诵经。
将次到巳牌时分,夫人与小姐两个轿儿来了。尼姑忙出迎接,邀入方丈。茶罢,去殿前、殿后拈香礼拜。夫人见旁无杂人,心下欢喜。尼姑请到小轩中宽坐,那伙随从的男女各有个坐处。尼姑支分完了,来陪夫人、小姐前后行走。观看了一回,才回到轩中吃斋。斋罢,夫人觅小姐饭食稀少,洋洋瞑目作睡。夫人道:“孩儿,你今日想是起得早了些。”尼姑慌忙道:“告奶奶,我庵中绝无闲杂之辈,便是志诚老实的女娘们,也不许他进我的房内。小姐去我房中,拴上房门睡一睡,自取个稳便,等奶奶闲步一步。你们几年何月来走得一遭!”夫人道,“孩儿,你这般困倦,不如在师父房内睡睡。”
小姐依了母命,走进房内,刚拴上门,只见阮三从床背后走出来,看了小姐,深深的作拇道:“姐姐,候之久矣。”小姐慌忙摇手,低低道:“莫要则声!”阮三倒退几步,候小姐近前,两手相挽,转过床背后,开了侧门,又到一个去处。小巧漆桌藤床,隔断了外人耳目。两人搂做一团,说了几句情话,双双解带,好似渴龙见水。这场云雨,其实畅快。有《西江月》为证:
一个想着吹箫风韵,一个想着戒指恩情。相思半载欠安宁,此际相逢侥幸。一个难辞病体,一个敢惜童身。枕边吁喘不停声,还嫌道欢娱俄倾。
原来阮三是个病久的人,因为这女子,七情所伤,身子虚弱。这一时相逢,情兴酷浓,不顾了性命。那女子想起日前要会不能,今日得见,倒身奉承,尽情取乐。不料乐极悲生,为好成歉,一阳失去,片时气断丹田,七魄分飞,顷刻魂归阴府。正所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小姐见阮三伏在身上,寂然不动,用双手儿搂定郎腰,吐出丁香,送郎口中。只见牙关紧咬难开,摸着遍身冰冷,惊慌了云雨娇娘,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荡散了七魄。番身推在里床,起来忙穿襟袄,带转了侧门,走出前房,喘息未定,怕娘来唤,战战兢兢,向妆台重整花钿,对弯镜再匀粉黛。恰才整理完备,早听得房外大人声唤,小姐慌忙开门。夫人道:“孩儿,殿上功德也散了,你睡才醒?”小姐道:“我睡了半晌,在这里整头面,正要出来和你回衙去。”夫人道:“轿夫伺候多时了。”小姐与夫人谢了尼姑,上轿回衙去。不题。
且说尼姑王守长送了大人起身,回到庵中。厨房里洗了盘碗器皿,佛殿上收了香火供食,一应都收拾已毕。只见那张远同阮二哥进庵,与尼姑相见了,称谢不已,问道:“我家三官今在那里?”尼姑道:“还在我里头房里睡着。”尼姑便引阮二与张远开了侧房门,来卧床边叫道:“三哥,你恁的好睡还未醒!”连叫数次不应。阮二用手摇也不动,口鼻全无气息,仔细看时,呜呼哀哉了。阮二吃了一惊,便道:“师父,怎地把我兄弟坏了性命?这事不得干净!”尼姑慌道:“小姐吃了午斋便推要睡,就入房内,约有两个时辰,殿上功德完了,老夫人叫醒来,恰才去得不多时。我只道睡着,岂知有此事!”阮二道:“说便是这般说,却是怎了?”
尼姑道:“阮二官,今日幸得张大官在此。向蒙张大官分付,实望你家做檀越施主,因此用心,终不成要害你兄弟性命?张大宫,今日之事,却是你来寻我,非是我来寻你。告到官司,你也不好,我也不好。向日蒙施银二锭,一锭我用去了,止存一锭不敢留用,将来与三官人凑买棺木盛殓,只说在庵养病,不料死了。”说罢,将出这锭银子,放在卓上道:“你二位,凭你怎么处置。”张远与阮二默默无言,呆了半晌。
阮二道:“且去买了棺木来再议。”张远收了银子,与阮二同出庵门,迤逦路上行着。张远道:“二哥,这个事本不干尼姑事,三哥是个病弱的人,想是与女子交会,用过了力气,阳气一脱,就是死的。我也只为令弟面上情分好,况令弟前日在床前再四叮咛,央挽不过,只得替他干这件事。”阮二回言道:“我论此事,人心天理,也不干着那尼姑事,亦不干你事。只是我这小官人年命如此,神作祸作,作出这场事来。我心里也道罢了,只愁大哥与老官人回来怨畅,怎的了?”连晚与张远买了一口棺木,抬进庵里,盛殓了,就放在西廊下,只等阮员外、大哥回来定夺。正是:
酒到散筵欢趣少,人逢失意叹声多。
忽一日,阮员外同大官人商贩回家,与院君相见,合家欢喜。员外动问三儿病症,阮二只得将前后事情,纲细诉说了一遍。老员外听得说三郎死了,放声大哭了一场,要写起词状,与陈太尉女儿索命:“你家贱人来惹我的儿子!”阮大、阮二再四劝道:“爹爹,这个事想论来,部是兄弟作出来的事,以致送了性命。今日爹爹与陈家讨命,一则势力不敌,二则非干太尉之事。”勉劝老员外选个日子,就庵内修建佛事,送出效外安厝了。
却说孙虎臣屯兵于丁家洲,元将阿术来攻,孙虎臣抵敌不过,先自跨马逃命,步军都四散奔溃。阿术遣人绕宋舟大呼道:“宋家步军巳败,你水军不降,更待何时?”水军见说,人人丧胆,个个心惊,不想厮杀,只想逃命。一时乱将起来,舳舻簸荡,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胜数。似道禁押不住,急召夏贵议事。夏贵道:“诸军已溃,战守俱难。为师相计,宜入扬州,招溃兵,迎驾海上。贵不才,当为师相死守淮西一路。”说罢自去。少顷,孙虎臣下船,抚膺恸哭道:“吾非不欲血战,奈手下无一人用命者,奈何?”似道尚未及对,哨船来报道:“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时军中更鼓正打四更,似道茫然无策。又见哨船报道:“元兵四围杀将来也。”急得似道面如土色,慌忙击锣退师,诸军大溃。孙虎臣扶着似道,乘单舸奔扬州。堂吏翁应龙抢得都督府印信,奔还临安。到次日,溃兵蔽江而下。似道使孙虎臣登岸,扬旗招之,无人肯应者。只听得骂声嘈杂,都道:“贾似道奸贼,欺蔽朝廷,养成贼势,误国蠹民,害得我们今日好苦!”又听得说道:“今日先杀了那伙奸贼,与万民出气。”说声未绝,船上乱箭射来,孙虎臣中箭而倒。似道看见人心已变,急催船躲避,走入扬州城中,托病不出。
话分两头。却说右丞相陈宜中,平昔谄事似道,无所木至,似道扶持他做到相位。宜中见翁应龙奔还,问道:“师相何在?”应龙回言不知。宜中只道已死于乱军之中,首上疏论似道丧师误国之罪,乞族诛以谢天下。于是御史们又趋奉宜中,交章劾奏。恭宗天子方悟似道奸邪误国,乃下诏暴其罪,略云:
大臣具四海之瞻,罪莫大于误国,都督专闽外之寄,律尤重于丧师。具官贾似道,小才无取,大道未闻。历相两朝,曾无一善。变田制以伤国本,立土籍以阻人才,匿边信而不闻,旷战功而不举。至于寇逼,方议师征,谓当缨冠而疾趋,何为抱头而鼠窜?遂致三军?解体,百将离心,社稷之势缀旒,臣民之言切齿,姑示薄罚,俾尔奉祠。呜呼!膺狄惩荆,无复周公之望;放兜殛鲧,尚宽《虞典》之诛。可罢平章军马重事及都督诸路军马。
廖莹中举家亦在扬州,闻似道褫取,特造府中间慰。相见时一盲不能发,但索酒与似道相对痛饮,悲歌雨泣,直到五鼓方罢。莹中回至寓所,遂不复寝,命爱姬煎茶,茶到,又遣爱姬取酒去,私服冰脑一握。那冰脑是最毒之物,服之无不死者。药力未行,莹中只怕不死,急催热酒到来,袖申取出冰脑,连进数握。爱姬方知吃的是毒药,向前夺救,已不及了,乃拖莹申而哭。莹中含着双泪,说道:“休哭,休哭!我从丞相二十年,安享富贵。今日事败,得死于家中,也算做善终了。”说犹未毕,九窍流血两死。可怜廖莹中聪明才学,诗字皆精,做了权门犬马,今日死于非命。诗云:
不作无求蚓,甘为逐臭蝇。
试看风树倒,谁复有荣藤?
再说贾似道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天子念他是三朝元老,不忍加刑,谪为高州团练副使,仍命于循州安置。其田产园宅,尽数籍没,以充军饷。谪命下日,正是八月初八日,值似道生辰建醮,乃自撰青祠祈佑,略云: ……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后记
当我们说起明朝那些事的时候,就不能不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叫冯梦龙。仿佛是一次次轮回中的又_次,中国历史在冯梦龙这个时候,也讲起了前朝前前朝的故事。冯梦龙无疑是最重要的讲故事之入。
1574年,冯梦龙降世。他是江苏长洲人,字犹龙,一字子龙,别号墨憨子、龙子犹。冯氏究竟有多少别号、斋号、笔名等,至今还没有研究终结。冯氏一生创作、编辑、出版了多少作品?我们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冯梦龙除编纂“三言”外,还辑刊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增补过《平妖传》,改作有《新列国志》,另创作、修订了数十种戏曲等。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古籍整理领域中,目前至少有两部号称“冯梦龙全集”的成果出版问世。这些成果,是不是完全囊有了冯氏作品?我们一时还没有主张。但是,从苏、闽两地的这一成果看,冯梦龙不仅是我国最伟大的通俗文学家,也是我国杰出的编辑家之一、出版家之一。在冯氏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视野极为开阔的明末文人,用其文字,关怀人生,观照社会。在冯氏作品中,不仅有着“末世”之叹之哀,也有着浓郁的忧患意识;缘此,其作品中又有了试图解救当下的政治思想与军事谋略。
在冯氏的通俗文学作品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不朽之作。它们合称“三言”。它们与稍晚问世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又合称“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三言二拍”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三言”所收作品,或由宋元话本增补而成,或采唐宋传奇、笔记小说敷演成篇,或据时人所写轶闻传略润色改编;其中不少作品应出自冯氏之手。目前,对于“三言”中哪些作品属于冯氏原创,还在研究中。“三言”中各个短篇作品,或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恶势力对人性的禁锢与迫害;或描写社会阶层的矛盾与斗争,揭露权势者对百姓的掠夺与压榨,谴责罪恶,崇尚正义;或描写市民生活,反映市民的思想感情,肯定辛勤劳动,歌颂拾金不昧,赞美诚信与友谊……“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丰碑。它留下了由宋至明白话短篇小说历史演进的轨迹,显示了这一文学样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容量,证明了以冯梦龙为代表的通俗小说家们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力。
在“三言”中,《警世通言》是第二部,四十卷四十篇,刊于天启四年(1624)。世存《警世通言》的主要流传本是明兼善堂本、三桂堂覆刻本。前者四十卷,后者三十六卷。由这两种流传本排印、整理、影印的重要版本为:《世界文库》本、人文社校订本、沪古影印本。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许多《警世通言》排印本。《警世通言》共写了三百多个人物,其玉堂春、白娘子、杜十娘、玉娇鸾等二十余位,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传神阿堵。
本次新刊,整理者依据《世界文库》本为底本,校以各种传世本、排印本。个别版本部分卷目与流行版本的完全不同,如第十九卷作“定山三怪”,或者“新罗白鹞”,我们不予采用。以上择善而从,均不出校记。本次刊印,沿用各本署名习惯,仍署“冯梦龙编”。
禺子、范文、毅炜
2011年7月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1574年,冯梦龙降世。他是江苏长洲人,字犹龙,一字子龙,别号墨憨子、龙子犹。冯氏究竟有多少别号、斋号、笔名等,至今还没有研究终结。冯氏一生创作、编辑、出版了多少作品?我们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冯梦龙除编纂“三言”外,还辑刊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集,增补过《平妖传》,改作有《新列国志》,另创作、修订了数十种戏曲等。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古籍整理领域中,目前至少有两部号称“冯梦龙全集”的成果出版问世。这些成果,是不是完全囊有了冯氏作品?我们一时还没有主张。但是,从苏、闽两地的这一成果看,冯梦龙不仅是我国最伟大的通俗文学家,也是我国杰出的编辑家之一、出版家之一。在冯氏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视野极为开阔的明末文人,用其文字,关怀人生,观照社会。在冯氏作品中,不仅有着“末世”之叹之哀,也有着浓郁的忧患意识;缘此,其作品中又有了试图解救当下的政治思想与军事谋略。
在冯氏的通俗文学作品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不朽之作。它们合称“三言”。它们与稍晚问世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又合称“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三言二拍”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三言”所收作品,或由宋元话本增补而成,或采唐宋传奇、笔记小说敷演成篇,或据时人所写轶闻传略润色改编;其中不少作品应出自冯氏之手。目前,对于“三言”中哪些作品属于冯氏原创,还在研究中。“三言”中各个短篇作品,或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恶势力对人性的禁锢与迫害;或描写社会阶层的矛盾与斗争,揭露权势者对百姓的掠夺与压榨,谴责罪恶,崇尚正义;或描写市民生活,反映市民的思想感情,肯定辛勤劳动,歌颂拾金不昧,赞美诚信与友谊……“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丰碑。它留下了由宋至明白话短篇小说历史演进的轨迹,显示了这一文学样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容量,证明了以冯梦龙为代表的通俗小说家们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力。
在“三言”中,《警世通言》是第二部,四十卷四十篇,刊于天启四年(1624)。世存《警世通言》的主要流传本是明兼善堂本、三桂堂覆刻本。前者四十卷,后者三十六卷。由这两种流传本排印、整理、影印的重要版本为:《世界文库》本、人文社校订本、沪古影印本。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许多《警世通言》排印本。《警世通言》共写了三百多个人物,其玉堂春、白娘子、杜十娘、玉娇鸾等二十余位,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传神阿堵。
本次新刊,整理者依据《世界文库》本为底本,校以各种传世本、排印本。个别版本部分卷目与流行版本的完全不同,如第十九卷作“定山三怪”,或者“新罗白鹞”,我们不予采用。以上择善而从,均不出校记。本次刊印,沿用各本署名习惯,仍署“冯梦龙编”。
禺子、范文、毅炜
2011年7月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序言
相比于智慧的中国人两千多年的阅读历史,“畅销书”这一概念实在出现得太晚了,至今不到一百年,因为这是现代出版业兴起以后的事情了。不过,如果我们反观中国古代的图书业,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历朝历代都不乏畅销书的存在,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通俗小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古今,描绘人生百态、浓缩悲欢离合的小说作品,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时期,作家爱写,尽管他们经常不愿署上真名;书商爱卖,尽管小说总是不被人重视;读者爱看,尽管当时的书价实在堪称昂贵。于是,一大批通俗小说应运而生,畅销一时的还真不在少数。但畅销书往往脆弱,经不起时间的打磨,时过境迁,就销声匿迹了。只有极少数作品,不仅仅在面世之初就风行海内,而且能够毫不困难地穿越时空,历经数百年而畅销不衰,这就是名著。所以,名著总是由时间来检验的。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被大家冠以“四大名著”,自然当之无愧。他们已经畅销了数百年,而且还将永远畅销下去,早已经成为每一个国人必备的精神食粮。那么,在“四大名著”之外,我们还有数百年长盛不衰的名著吗?当然有。我们有《三国演义》之后最好的历史小说——《隋唐演义》,我们有《水浒传》之后最好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我们有《西游记》之后最好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我们有古代最精致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我们有古代最经典的“通俗历史教科书”——《东周列国志》,我们有古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上述这十部中国小说史上的桂冠之作,一并收录在这套《中华十大畅销古典小说》之中,经过中华书局聘请专家精心整理,在此整体推出。你不必担心语言的陌生,数百年前的作家们说着与你一样的熟悉的“白话”;你也不必忧虑时代的隔阂,数百年前的主人公拥有与你一样的喜怒哀乐;你更不必怀疑阅读时将收获的快乐,数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已经享受过与你一样的快乐。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8年12月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时期,作家爱写,尽管他们经常不愿署上真名;书商爱卖,尽管小说总是不被人重视;读者爱看,尽管当时的书价实在堪称昂贵。于是,一大批通俗小说应运而生,畅销一时的还真不在少数。但畅销书往往脆弱,经不起时间的打磨,时过境迁,就销声匿迹了。只有极少数作品,不仅仅在面世之初就风行海内,而且能够毫不困难地穿越时空,历经数百年而畅销不衰,这就是名著。所以,名著总是由时间来检验的。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被大家冠以“四大名著”,自然当之无愧。他们已经畅销了数百年,而且还将永远畅销下去,早已经成为每一个国人必备的精神食粮。那么,在“四大名著”之外,我们还有数百年长盛不衰的名著吗?当然有。我们有《三国演义》之后最好的历史小说——《隋唐演义》,我们有《水浒传》之后最好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我们有《西游记》之后最好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我们有古代最精致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我们有古代最经典的“通俗历史教科书”——《东周列国志》,我们有古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上述这十部中国小说史上的桂冠之作,一并收录在这套《中华十大畅销古典小说》之中,经过中华书局聘请专家精心整理,在此整体推出。你不必担心语言的陌生,数百年前的作家们说着与你一样的熟悉的“白话”;你也不必忧虑时代的隔阂,数百年前的主人公拥有与你一样的喜怒哀乐;你更不必怀疑阅读时将收获的快乐,数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已经享受过与你一样的快乐。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8年12月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基本信息
- ASIN : B075K27KDX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2月1日)
- 出版日期 : 2016年2月1日
- 品牌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16325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428页
- > ISBN : B001PBEZMM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20,988名Kindle商店 (查看商品销售排行榜Kindle商店)
- 商品里排第260名中国古典小说
- 商品里排第313名奇幻\玄幻\魔幻小说
- 商品里排第856名小说作品集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4.6 颗星,最多 5 颗星
4.6星,共 5 星
123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120 个顾客评论
热门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2017年2月18日
报告滥用情况
已确认购买
这套书推荐的,只有简单的注解,原汁原味,明清传奇类小说已经和现在的白话文没有太大区别。每一篇都不长,在没有别的好书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其实很好。另外看看几百年过去了人性其实没太大变化,不过呢三言两拍比较倾向于大圆满结局,当鸡汤看也比毒鸡汤好得多。老少咸宜!
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2012年3月18日
已确认购买
二拍已经读过,最近忽然心血来潮,想通读三言,以为日后向小孩们夸耀学问之用。冯梦龙写通俗读物有两下子,讲故事颇能引人入胜。不过他自己写的那些诗词就算了,反正跟雪芹公比是差远了。买回来之后,花了两个星期晚饭后看电视剧的时间读完了《喻世明言》。阅读中,间有发现个别错字舛文,百密一疏,固所难免啦。基本上除了那个黄黄的封面让我觉得不爽外,其余都比较满意。
2013年8月27日
已确认购买
这套书终于收齐了。儒林外史那本书面裂缝,店家发货之前曾打电话说过,虽然不介意,但好奇只有这就是最后一本了。看在价格确实便宜,又满额免运费,也不是太在意。不过基本书的边角都或多或少有些磨损,而且有的书侧面(翻页面)有些脏,不知是包装还是旧的。还有快递是挺快的,就是没有跟踪信息,不知什么时候送到,我好在家收货。
2010年1月28日
已确认购买
我是在书店看好了才在网上下单的。有的人说书的字体太小,我觉得还能接受。拿到手后觉得和新华书店里的质量差不多。不过毕竟是简装,书皮容易磨损,正在考虑包书皮。没买精装的是因为硬壳的看一段时间里面容易脱线或断开,不容易修补。书里的小故事挺有意思,都是劝人积德行善的,半白话,有的诗句一半解,除此之外还好。我猜冯梦龙信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