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定价: | ¥19.81 |
Kindle电子书价格: | ¥15.85 |

下载免费的 Kindle 阅读软件,即可立即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阅读 Kindle 电子书 - 无需 Kindle 设备。了解更多信息
使用 Kindle 网页版即时在浏览器上阅读。
使用手机摄像头 - 扫描以下代码并下载 Kindle 阅读软件。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版)”,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刘白玉, 刘雪, 张丽华]](https://images-cn.ssl-images-amazon.cn/images/I/51tYUo3J96L._SY346_.jpg)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版) Kindle电子书
广告
内容介绍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氏教育法期间,应无数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撰写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学用具和方法,阐述如何为孩子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而刺激孩子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分类能力,是蒙氏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南。
本书在保持原著的基础上,插入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内容,并据此设计出易用表格,内附来自世界各地蒙氏教育实践的彩色插图,贴合中国当代幼儿教育新需求。
作者介绍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di一位学医的女性和di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获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zui伟大的教育家。她的作品已被译成37种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编辑推荐
• 科学:嵌套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流行教育理念与本土指导思想的完美结合。
• 实用:内附世界各地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彩图,直观蒙氏教育精髓。
• 创新:全面传授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法,满足当代中国幼儿教育新需求,是中国父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操指南!
• 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有:亚马逊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弗里•贝索斯、谷歌创始人及现任CEO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等,谷歌两位创始人直接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氏教育法期间,应无数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撰写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学用具和方法,阐述如何为孩子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而刺激孩子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分类能力,是蒙氏教育理念的实践指南。
本书在保持原著的基础上,插入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内容,并据此设计出易用表格,内附来自世界各地蒙氏教育实践的彩色插图,贴合中国当代幼儿教育新需求。
作者介绍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di一位学医的女性和di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获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zui伟大的教育家。她的作品已被译成37种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编辑推荐
• 科学:嵌套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流行教育理念与本土指导思想的完美结合。
• 实用:内附世界各地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彩图,直观蒙氏教育精髓。
• 创新:全面传授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法,满足当代中国幼儿教育新需求,是中国父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操指南!
• 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有:亚马逊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弗里•贝索斯、谷歌创始人及现任CEO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等,谷歌两位创始人直接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蒙氏教育。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获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教育家。她的作品已被译成37种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序言
如果说前言是灯,来照亮全书的内容,那么,我愿意不选择语言,而选择鲜活的人物形象来阐明这部即将走进千家万户的书籍,这些家庭都在养育着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我举两个特别有说服力的典型例子:海伦•凯勒和安妮•苏利文夫人。对我本人而言,她们是我的老师,而对世界而言,她们则是教育奇迹下活生生的典范。
事实上,海伦•凯勒是人类史上令人惊叹的例子,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可以通过感知教育解放被禁锢的心灵。这一观点也正是所有教育方法的基础,本书将对此做进一步阐述。
如果仅凭感知教育就能使海伦•凯勒成为杰出的、具有非凡修养的女作家,那么还有谁比她更能证明这种感知教育方法的巨大潜力呢?如果海伦•凯勒仅靠自己非同寻常的天赋就能获得崇高的世界观,那么还有谁比她更能证明人类心灵深处隐藏的、随时等待开发的精神力量呢?
海伦,请用你的心灵感动孩子们吧!因为,他们最理解你。他们是你的弟弟妹妹,当他们悄悄地用带子蒙住眼睛,用小手触摸这个世界时,意识中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他们会欢呼:“我用手看到了世界。”只有孩子们,才能够完完全全体会你心灵所感受的富有戏剧性的神秘感。当孩子们静静地待在黑暗中时,他们的心灵在自由飞翔,智力在成倍提高,没有学习就会读书写字了——而这一切几乎全凭直觉。孩子们,只有这些孩子们,才能够理解在学习的光明大道上,上帝所赐予你的喜悦。
玛利亚·蒙台梭利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事实上,海伦•凯勒是人类史上令人惊叹的例子,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可以通过感知教育解放被禁锢的心灵。这一观点也正是所有教育方法的基础,本书将对此做进一步阐述。
如果仅凭感知教育就能使海伦•凯勒成为杰出的、具有非凡修养的女作家,那么还有谁比她更能证明这种感知教育方法的巨大潜力呢?如果海伦•凯勒仅靠自己非同寻常的天赋就能获得崇高的世界观,那么还有谁比她更能证明人类心灵深处隐藏的、随时等待开发的精神力量呢?
海伦,请用你的心灵感动孩子们吧!因为,他们最理解你。他们是你的弟弟妹妹,当他们悄悄地用带子蒙住眼睛,用小手触摸这个世界时,意识中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他们会欢呼:“我用手看到了世界。”只有孩子们,才能够完完全全体会你心灵所感受的富有戏剧性的神秘感。当孩子们静静地待在黑暗中时,他们的心灵在自由飞翔,智力在成倍提高,没有学习就会读书写字了——而这一切几乎全凭直觉。孩子们,只有这些孩子们,才能够理解在学习的光明大道上,上帝所赐予你的喜悦。
玛利亚·蒙台梭利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目录
第1章引言
第2章我们的“儿童之家”
第3章教学方法
第4章运动神经训练
第5章感官训练
第6章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第7章自由
第8章书写
第9章识谱
第10章算术
第11章精神道德因素
附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第2章我们的“儿童之家”
第3章教学方法
第4章运动神经训练
第5章感官训练
第6章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第7章自由
第8章书写
第9章识谱
第10章算术
第11章精神道德因素
附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文摘
第六章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导读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听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在于,它与讲话的感觉器官息息相关,因此,训练孩子留意并区分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甚至是噪音,就是在帮助孩子们为学习语言的准确发音做好准备。教师对孩子说话时要注意发音清晰完整,即使说话声音很小,好像耳语一般,发音也必须准确。儿童歌曲是帮助孩子学习准确发音的好方法,老师在教时,要慢慢地发音,把所说的单词的音节拆开来读。
教孩子们准确发音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感官练习。在每次练习中,孩子们先学会区分不同物品的差异,老师再用一个词描述这一差异。比如,在孩子们反复搭建粉色积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找个适当的时机接近孩子,拿起最大和最小的两块积木给孩子看,并且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大”和“小”这两个词要单独重复几次,而且要用非常清晰的发音强调“这是大的,大的,大的”,说完之后要停顿片刻,然后看看孩子是否理解了。他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把大的给我,把小的给我”,然后再说 “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大的”,接着再重复一次:“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一个大的”,然后再停一会儿。最后,老师轮流指着大小两个物体提问,“这是什么?”如果孩子们已经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正确地回答出“大”或“小”。接着老师督促孩子清晰且尽可能准确地重复单词。
老师:“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清楚地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教学时使用的两个物品只在尺寸大小不同,形状要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物品的三维结构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一栋房子是“大的”,一个小茅屋是“小的”。 当同一物体被两张照片以不同大小展现时,你可以说一张是另一张的放大版。
当物体长度不变,只有截面的大小发生变化,物体就有了粗细之分。对于这样两个物体,我们可以说一个是粗的,一个是细的。老师教孩子区分棕色棱柱粗细的方法,与教孩子区分积木大小的方法一样,我将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粗的,这是细的。”
第二阶段,识别。“给我粗的那个,给我细的那个。”
第三阶段,单词的发音。“这是什么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教孩子们辨别物体尺寸的差异,并且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物品。上述课程结束之后, 老师可以把棕色棱柱打乱放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把最粗的那个给我”,把孩子挑出的那个棱柱放在桌子上,再让孩子们从地上的棱柱里面选出最粗的一个,每次都把挑出来的棱柱紧挨之前的那一个按次序摆放好。这样,孩子们就会习惯性地在剩余的棱柱中挑选最粗或者最细的,从而轻松学会如何按大小顺序摆放物品。
当某个物品只有一维变化时,例如木棒,它只有长度变化, 我们可以说它是长的或短的。而高度变化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高的或者低的。宽度的变化,就出现了宽的和窄的。
在物体的三种维度里,我们只选择长度变化作为孩子的入门课程,并且运用前面提到的三阶段法来教他们区分物体,让他们从成堆的物品里总是选出最长的,或者总是选出最短的。
孩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准确地使用单词。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线条。一个孩子说:“多么小的线啊!”“线不能说小,”另一个孩子纠正道,“线是细的。”
当老师教孩子们颜色或形状的名称时,没有必要强调物体大小的对比。老师一次可以说出两个以上的名称,比如,“这是红色”,“这是蓝色”,“这是黄色”,或者“这是正方形”,“这是三角形”,“这是圆形”。但在进行按序排列的训练时,比如关于颜色的练习,老师就应该让孩子选出最深和最浅的两个颜色,并且总是让孩子们在所有的颜色中选出最深和最浅的那一个。
这里介绍的很多课程都可以在教学影片中看到,教学内容包括触摸平面几何图形和矩形板的不同表面、沿线走、辨别颜色、学习积木和长木棒的名称、组合词语、阅读和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完全掌握了很多词汇,比如大、小、粗、细、长、短、深、浅、粗糙、光滑、重、轻、热、冷等,也学到了各种颜色和几何图形的名称。这样的词汇并不涉及任何具体实物,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更多是一种心智上的收获。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先训练孩子们集中精力观察物体间的差异,然后经过比较、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他才会最终获得前所未有的辨别能力。在这一系列长期训练之后,老师才能教孩子们物体的名称。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孩子锻炼了感知能力,并逐渐培养出透彻、基本的观察能力。
孩子们发现自己在面对所处世界时,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思维更加敏捷,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说,他们会了解到自己头脑里储存的各种图像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的——物体的形状因维度的变化而不同。
所有的事物都因为细小的差别而不同,颜色根据色调及饱和度而区分,安静区别于有声,噪音区别于一般的声音,每个事物都有各自准确而恰当的名字。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判断力, 而且把观察到的事物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了自己的头脑中,而这种分类正是孩子们通过学习建立的。
做科学实验的学生不正是以这种方式做好准备去观察外面世界的吗?面对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他可能觉得自己像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文盲,但与文盲不同的是,他具有独特的观察能力。如果用显微镜工作,他就能看到显微镜下常人无法看到的诸多微小细节。如果他是一个天文学家,也会和好奇的游客或者业余天文爱好者一样使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但他一定会看得更加清楚。如果他是个植物学家,也会和普通路人一样种着同样的植物,但因为对植物有系统的研究,他会留意观察那些植物特性,并把这些特性分门别类,给每棵植物找到它所属的类别,说出它的学名,正是这种从纷繁复杂的植物种类中认出某种植物的能力,把植物学家和一般的园丁区分开来。同样的道理,也正是由于准确的科学语言,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鹤立鸡群。
只有那些受过训练,培养了特殊的观察能力,并且掌握了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的人,才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那些没有受过训练,不知道如何给事物分类的人,是不会有所建树的, 他们整日闲逛,无所事事,盲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能在所处的环境里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他们从这个世界里获取的是有序的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极大的喜悦感。
教育小贴士:学会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3~4岁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4~5岁
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5~6岁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导读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听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在于,它与讲话的感觉器官息息相关,因此,训练孩子留意并区分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甚至是噪音,就是在帮助孩子们为学习语言的准确发音做好准备。教师对孩子说话时要注意发音清晰完整,即使说话声音很小,好像耳语一般,发音也必须准确。儿童歌曲是帮助孩子学习准确发音的好方法,老师在教时,要慢慢地发音,把所说的单词的音节拆开来读。
教孩子们准确发音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感官练习。在每次练习中,孩子们先学会区分不同物品的差异,老师再用一个词描述这一差异。比如,在孩子们反复搭建粉色积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找个适当的时机接近孩子,拿起最大和最小的两块积木给孩子看,并且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大”和“小”这两个词要单独重复几次,而且要用非常清晰的发音强调“这是大的,大的,大的”,说完之后要停顿片刻,然后看看孩子是否理解了。他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把大的给我,把小的给我”,然后再说 “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大的”,接着再重复一次:“给我大的”,“现在给我小的”,“给我一个大的”,然后再停一会儿。最后,老师轮流指着大小两个物体提问,“这是什么?”如果孩子们已经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正确地回答出“大”或“小”。接着老师督促孩子清晰且尽可能准确地重复单词。
老师:“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清楚地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教学时使用的两个物品只在尺寸大小不同,形状要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物品的三维结构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一栋房子是“大的”,一个小茅屋是“小的”。 当同一物体被两张照片以不同大小展现时,你可以说一张是另一张的放大版。
当物体长度不变,只有截面的大小发生变化,物体就有了粗细之分。对于这样两个物体,我们可以说一个是粗的,一个是细的。老师教孩子区分棕色棱柱粗细的方法,与教孩子区分积木大小的方法一样,我将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粗的,这是细的。”
第二阶段,识别。“给我粗的那个,给我细的那个。”
第三阶段,单词的发音。“这是什么样的?”
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教孩子们辨别物体尺寸的差异,并且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物品。上述课程结束之后, 老师可以把棕色棱柱打乱放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把最粗的那个给我”,把孩子挑出的那个棱柱放在桌子上,再让孩子们从地上的棱柱里面选出最粗的一个,每次都把挑出来的棱柱紧挨之前的那一个按次序摆放好。这样,孩子们就会习惯性地在剩余的棱柱中挑选最粗或者最细的,从而轻松学会如何按大小顺序摆放物品。
当某个物品只有一维变化时,例如木棒,它只有长度变化, 我们可以说它是长的或短的。而高度变化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高的或者低的。宽度的变化,就出现了宽的和窄的。
在物体的三种维度里,我们只选择长度变化作为孩子的入门课程,并且运用前面提到的三阶段法来教他们区分物体,让他们从成堆的物品里总是选出最长的,或者总是选出最短的。
孩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准确地使用单词。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线条。一个孩子说:“多么小的线啊!”“线不能说小,”另一个孩子纠正道,“线是细的。”
当老师教孩子们颜色或形状的名称时,没有必要强调物体大小的对比。老师一次可以说出两个以上的名称,比如,“这是红色”,“这是蓝色”,“这是黄色”,或者“这是正方形”,“这是三角形”,“这是圆形”。但在进行按序排列的训练时,比如关于颜色的练习,老师就应该让孩子选出最深和最浅的两个颜色,并且总是让孩子们在所有的颜色中选出最深和最浅的那一个。
这里介绍的很多课程都可以在教学影片中看到,教学内容包括触摸平面几何图形和矩形板的不同表面、沿线走、辨别颜色、学习积木和长木棒的名称、组合词语、阅读和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完全掌握了很多词汇,比如大、小、粗、细、长、短、深、浅、粗糙、光滑、重、轻、热、冷等,也学到了各种颜色和几何图形的名称。这样的词汇并不涉及任何具体实物,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更多是一种心智上的收获。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先训练孩子们集中精力观察物体间的差异,然后经过比较、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他才会最终获得前所未有的辨别能力。在这一系列长期训练之后,老师才能教孩子们物体的名称。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孩子锻炼了感知能力,并逐渐培养出透彻、基本的观察能力。
孩子们发现自己在面对所处世界时,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思维更加敏捷,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说,他们会了解到自己头脑里储存的各种图像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门别类的——物体的形状因维度的变化而不同。
所有的事物都因为细小的差别而不同,颜色根据色调及饱和度而区分,安静区别于有声,噪音区别于一般的声音,每个事物都有各自准确而恰当的名字。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判断力, 而且把观察到的事物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了自己的头脑中,而这种分类正是孩子们通过学习建立的。
做科学实验的学生不正是以这种方式做好准备去观察外面世界的吗?面对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他可能觉得自己像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文盲,但与文盲不同的是,他具有独特的观察能力。如果用显微镜工作,他就能看到显微镜下常人无法看到的诸多微小细节。如果他是一个天文学家,也会和好奇的游客或者业余天文爱好者一样使用望远镜观察太空,但他一定会看得更加清楚。如果他是个植物学家,也会和普通路人一样种着同样的植物,但因为对植物有系统的研究,他会留意观察那些植物特性,并把这些特性分门别类,给每棵植物找到它所属的类别,说出它的学名,正是这种从纷繁复杂的植物种类中认出某种植物的能力,把植物学家和一般的园丁区分开来。同样的道理,也正是由于准确的科学语言,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鹤立鸡群。
只有那些受过训练,培养了特殊的观察能力,并且掌握了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的人,才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那些没有受过训练,不知道如何给事物分类的人,是不会有所建树的, 他们整日闲逛,无所事事,盲目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能在所处的环境里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他们从这个世界里获取的是有序的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极大的喜悦感。
教育小贴士:学会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3~4岁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4~5岁
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5~6岁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此文字指其他 kindle_edition 版本。
基本信息
- ASIN : B0762JB9WJ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9月30日)
- 出版日期 : 2017年9月30日
- 品牌 : 北京中青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语言 : 简体中文
- 文件大小 : 7913 KB
- 标准语音朗读 : 未启用
- X-Ray : 未启用
- 生词提示功能 : 未启用
- 纸书页数 : 122页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商品里排第98,996名Kindle商店 (查看Kindle商店商品销售排行榜)
- 商品里排第134名学前、幼儿教育
- 商品里排第5,157名少儿 (Kindle商店)
- 用户评分:
买家评论
4.1 颗星,最多 5 颗星
4.1星,共 5 星
16
买家评级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