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帮助的好评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整体很好,但是有瑕疵,某些地方不严谨,作为科普书来讲不应该!
2017年12月6日
书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具备。
然而有几处地方却非常不严禁,会引起很大的误解,作为科普书来讲实属不该!
(以下只是我了解的几点,很可能还有我不了解的错误,真心希望作者能够修正这些瑕疵,使这本瑕不掩瑜的好书更加完美)
关于量子纠缠的两处:
“这就好比你有两个相同的台球,一个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在斐济,当你旋转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马上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且速度完全一样。”
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会造成完全错误的理解,实际上你无法通过旋转一个球来让另一个求反向旋转,你只能通过观察到一个球本身是正转的,而确定另一个球一定是反转的,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你无法发送一个状态,而只能通过观察一方得知另一方。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量子叠加,即在你观察之前,两个球都是既正转又反转的,直到你观察的时刻,它随机挑一个方向展示给你,而另一个同时改变。
“而且,关于超距作用的见解—— 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 完全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什么也超 不过光速,而物理学家们却在这里坚持认为,在亚原子的层面上,信息是可以以某种方法办到的。”
首先,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并不违反狭义相对论,事实上量子论跟狭义相对论好无冲突,但其中的量子涨落跟广义相对论结合是会产生荒谬的∞的结果,这也是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攻克的难题,是通向万物理论的一道壁垒。
狭义相对论说的是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能超过光速、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无法超越光速,所以后一句话说亚原子层面上信息传递可以超越光速也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第一条所澄清的,量子纠缠不能发送一个状态,它只能让你通过观察眼前的一个状态而确知另一个远在天边的相反状态,所以,单纯靠量子纠缠并不能传递有用的信息。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量子纠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其它的辅助手段来共同完成通信的任务。目前的量子通信只是利用了量子纠缠的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等特性,完成了一种绝对可靠的加密方式而已,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讲地壳的章节里有一处:
“这似乎不大可能,但在引力的持续拉动下,地球上所有的玻璃都在往下流动。从欧洲教堂的窗户上取下一块真正古老的玻璃,你会发现它的底部明显厚于顶部。”
这的确不可能,玻璃不是流体,更准确点的说法是叫无定型固体,几百年的时间里绝不会出现可观察到的变形。教堂的玻璃更可信的说法是这样的:“中古时代的玻璃常常限于制造工艺,没法做得一般厚。于是工匠们会把厚的一边放在底部。而后来的工艺进步,已经能够生产出一般厚的玻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