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商品评论: 万物简史(《罗辑思维》鼎力推荐,简体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文津奖获奖作品,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跳至主要内容
.cn
全部分类
选择要在其中进行搜索的部门
您好, 登录
账户及心愿单
退货 与我的订单
购物车
全部
镇店之宝 Prime 优惠券 新品发布 奥莱折扣 Kindle电子书 全球开店 客户服务
PD22

  • 万物简史(《罗辑思维》鼎力推荐,简体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文津奖获奖作品,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 ›
  • 买家评论

买家评论

4.5 颗星,最多 5 颗星
4.5星,共 5 星
135 买家评级
5 星
69%
4 星
19%
3 星
7%
2 星
3%
1 星
2%
万物简史(《罗辑思维》鼎力推荐,简体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文津奖获奖作品,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万物简史(《罗辑思维》鼎力推荐,简体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文津奖获奖作品,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比尔·布莱森
我要写评论
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在计算总星级评分以及按星级确定的百分比时,我们不使用简单的平均值。相反,我们的系统会考虑评论的最新程度以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商品。系统还会分析评论,验证评论的可信度。
查看所有购买选项

最有帮助的好评

查看全部 40 条好评›
长亭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整体很好,但是有瑕疵,某些地方不严谨,作为科普书来讲不应该!
2017年12月6日
书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具备。
然而有几处地方却非常不严禁,会引起很大的误解,作为科普书来讲实属不该!
(以下只是我了解的几点,很可能还有我不了解的错误,真心希望作者能够修正这些瑕疵,使这本瑕不掩瑜的好书更加完美)
关于量子纠缠的两处:
“这就好比你有两个相同的台球,一个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在斐济,当你旋转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马上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且速度完全一样。”
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会造成完全错误的理解,实际上你无法通过旋转一个球来让另一个求反向旋转,你只能通过观察到一个球本身是正转的,而确定另一个球一定是反转的,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你无法发送一个状态,而只能通过观察一方得知另一方。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量子叠加,即在你观察之前,两个球都是既正转又反转的,直到你观察的时刻,它随机挑一个方向展示给你,而另一个同时改变。
“而且,关于超距作用的见解—— 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 完全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什么也超 不过光速,而物理学家们却在这里坚持认为,在亚原子的层面上,信息是可以以某种方法办到的。”
首先,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并不违反狭义相对论,事实上量子论跟狭义相对论好无冲突,但其中的量子涨落跟广义相对论结合是会产生荒谬的∞的结果,这也是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攻克的难题,是通向万物理论的一道壁垒。
狭义相对论说的是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能超过光速、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无法超越光速,所以后一句话说亚原子层面上信息传递可以超越光速也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第一条所澄清的,量子纠缠不能发送一个状态,它只能让你通过观察眼前的一个状态而确知另一个远在天边的相反状态,所以,单纯靠量子纠缠并不能传递有用的信息。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量子纠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其它的辅助手段来共同完成通信的任务。目前的量子通信只是利用了量子纠缠的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等特性,完成了一种绝对可靠的加密方式而已,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讲地壳的章节里有一处:
“这似乎不大可能,但在引力的持续拉动下,地球上所有的玻璃都在往下流动。从欧洲教堂的窗户上取下一块真正古老的玻璃,你会发现它的底部明显厚于顶部。”
这的确不可能,玻璃不是流体,更准确点的说法是叫无定型固体,几百年的时间里绝不会出现可观察到的变形。教堂的玻璃更可信的说法是这样的:“中古时代的玻璃常常限于制造工艺,没法做得一般厚。于是工匠们会把厚的一边放在底部。而后来的工艺进步,已经能够生产出一般厚的玻璃了。”
阅读更多
87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最有帮助的差评

查看全部 12 条差评›
亚马逊客户
3.0 颗星,最多 5 颗星范围宽泛,表述浅显
2017年11月20日
这本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物理,生物,天文,地质等都有涉及。中文翻译是万物简史,其实有不少是关于人类对各个学科的认知使。
大多数的内容都写的比较浅显,作者本人并非这些领域的大牛,序言里写的,作者也只是咨询各个领域的专家,整理了一下,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类似的一本,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可能是同是中国文化的原因,相比这本读起来,更有趣味性。
以前读过一本沃森生命的秘密,则胜在深入浅出。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出色。
阅读更多
5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搜索
排序依据
热门评论
筛选依据
所有评论者
所有星
文本、图像、视频
135 总评分, 52 带评论

现在无法筛选评论。请稍后再试。

长亭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 整体很好,但是有瑕疵,某些地方不严谨,作为科普书来讲不应该!
2017年12月6日
已确认购买
书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都具备。
然而有几处地方却非常不严禁,会引起很大的误解,作为科普书来讲实属不该!
(以下只是我了解的几点,很可能还有我不了解的错误,真心希望作者能够修正这些瑕疵,使这本瑕不掩瑜的好书更加完美)
关于量子纠缠的两处:
“这就好比你有两个相同的台球,一个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在斐济,当你旋转其中一个的时候,另一个马上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且速度完全一样。”
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会造成完全错误的理解,实际上你无法通过旋转一个球来让另一个求反向旋转,你只能通过观察到一个球本身是正转的,而确定另一个球一定是反转的,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你无法发送一个状态,而只能通过观察一方得知另一方。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量子叠加,即在你观察之前,两个球都是既正转又反转的,直到你观察的时刻,它随机挑一个方向展示给你,而另一个同时改变。
“而且,关于超距作用的见解—— 一个粒子可以在几万亿公里以外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 完全违反了狭义相对论。什么也超 不过光速,而物理学家们却在这里坚持认为,在亚原子的层面上,信息是可以以某种方法办到的。”
首先,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并不违反狭义相对论,事实上量子论跟狭义相对论好无冲突,但其中的量子涨落跟广义相对论结合是会产生荒谬的∞的结果,这也是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攻克的难题,是通向万物理论的一道壁垒。
狭义相对论说的是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能超过光速、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无法超越光速,所以后一句话说亚原子层面上信息传递可以超越光速也是错误的。
正如上面第一条所澄清的,量子纠缠不能发送一个状态,它只能让你通过观察眼前的一个状态而确知另一个远在天边的相反状态,所以,单纯靠量子纠缠并不能传递有用的信息。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量子纠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其它的辅助手段来共同完成通信的任务。目前的量子通信只是利用了量子纠缠的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等特性,完成了一种绝对可靠的加密方式而已,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讲地壳的章节里有一处:
“这似乎不大可能,但在引力的持续拉动下,地球上所有的玻璃都在往下流动。从欧洲教堂的窗户上取下一块真正古老的玻璃,你会发现它的底部明显厚于顶部。”
这的确不可能,玻璃不是流体,更准确点的说法是叫无定型固体,几百年的时间里绝不会出现可观察到的变形。教堂的玻璃更可信的说法是这样的:“中古时代的玻璃常常限于制造工艺,没法做得一般厚。于是工匠们会把厚的一边放在底部。而后来的工艺进步,已经能够生产出一般厚的玻璃了。”
87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亚马逊客户
3.0 颗星,最多 5 颗星 范围宽泛,表述浅显
2017年11月20日
已确认购买
这本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物理,生物,天文,地质等都有涉及。中文翻译是万物简史,其实有不少是关于人类对各个学科的认知使。
大多数的内容都写的比较浅显,作者本人并非这些领域的大牛,序言里写的,作者也只是咨询各个领域的专家,整理了一下,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类似的一本,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可能是同是中国文化的原因,相比这本读起来,更有趣味性。
以前读过一本沃森生命的秘密,则胜在深入浅出。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出色。
5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青木
5.0 颗星,最多 5 颗星 近代科学八卦史
2022年1月30日
已确认购买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为主角,在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大小上进行描述。一条是暗线,讲述明线背后的发现过程,以及发现者们的过往恩怨。
暗线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就像糖衣,使阅读体验不那么干巴巴的。

总的来说,这是本很好的博物科普书。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Sheeky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 值得一看
2019年2月19日
已确认购买
因为有很多科学发展史的叙述(几乎都想跳过),如果以科普书角度来说,则显得啰嗦了一点,跳着读划划重点还不错。如果说看完这本书能正视死亡,只因为接受了宇宙尺度下的宏大和漫长,灭亡与再生都只是漫长时间里的必然轮回而已,生物个体如此,整个生物圈如此,客观环境也如此。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Amazon Customer
5.0 颗星,最多 5 颗星 召回儿时的科学梦想
2017年6月29日
已确认购买
原谅我很难记住外国人的名字,他们的先进事迹要通过热心而文笔极佳的作者来记录,并且公正的安排了篇幅,流芳百世。科学家发现万物简史,也是一部有趣的科学传记。宇宙爆炸了,地球爆炸了,陨石爆炸了,火山爆炸了,生物圈爆炸了,最后在一万万亿亿分之一的概率下,宇宙中出现了孤独的我们,也是幸运的我们。

别再伤害地球了,因为它一发火,我哪儿也去不了。没法离家出走。
5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冬大少爷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 了解宇宙 地球 人类的百科全书
2018年3月31日
已确认购买
从宇宙起源说起,到地球生命的诞生,再到人类的出现,可以看出,我们能够出现在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同时,我们对于地球,却并没有那么珍惜。不仅有各种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严肃的辩证讨论。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wang上海
2.0 颗星,最多 5 颗星 废话太多,文采不行,不建议购买
2018年11月28日
已确认购买
该书逻辑思维推荐,说垃圾也不为过,只能说明逻辑思维为了赚钱乱推荐。里面废话太多,对于历史旧闻过多描写,对于真正科学价值几乎无贡献,就是看完一章,你就在看几个人的咋样咋样,但是到底权威结论是啥?为何形成这样的结论,一概不知,实在太差
1 个人发现此评论有用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Kindle 客户
2.0 颗星,最多 5 颗星 科普书没插图说个啥啊?
2021年5月11日
已确认购买
谈到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几句话就带过去了。
适合文科生或者小学生当作小说看,当作科普书看真的很没意思。我夜里看《极限速度揭秘》都觉得比这个好玩。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一舞一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 教科书般的科学史
2021年11月8日
已确认购买
前面几章就像是略详尽的科学史,最后一章看的闹心,珍惜我们的地球母亲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hotiii
4.0 颗星,最多 5 颗星 无法翻页到三十章
2022年2月2日
已确认购买
29章结束翻页后会直接跳到评分,全书完毕,无法直接进入30章,而且整个30章都没有进度
有帮助
报告滥用情况
    显示0条评论

当前加载评论时遇到问题。请稍后再试。


有 52个买家评论和135个买家个评级。
  • ←上一页
  • 下一页→
需要客户服务?点击这里
‹ 查看 万物简史(《罗辑思维》鼎力推荐,简体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文津奖获奖作品,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的所有详情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
查看或编辑你的浏览历史记录
浏览产品详情页后,点击此处即可轻松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

回到顶部
了解我们
  • 人才招聘
  • 亚马逊科学
合作信息
  • 我要开店
  • 加入联盟
帮助中心和购物指南
  • 付款与退款
  • 退货与换货
  • 帮助中心
亚马逊APP下载
  • iOS
  • Android
  • 美国/地区
  • 加拿大
  • 巴西
  • 墨西哥
  • 英国/地区
  • 法国/地区
  • 意大利
  • 西班牙
  • 德国/地区
  • 日本
  • 印度
亚马逊家族网站:
  • Shopbop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2-000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232号 京ICP备110147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090004 营业执照:91110000717883277U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 使用条件
  • 隐私声明
© 1996-2022,Amazon.com, Inc.或其附属公司